什么是尿石症
尿石症又称泌尿结石是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结石的统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泌尿系结石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往往继发于肾结石,尿道结石往往是膀胱内结石随尿流冲出时梗阻所致。
最爱招惹的人群
受地域自然条件及水质等因素的影响,云、贵、川属泌尿系结石的高发区。
尿石症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肾与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70%左右;膀胱和尿道结石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尿石症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后,对肾功能损害较大,尤以下尿路长期梗阻及孤立肾梗阻时,对全身影响更为严重,处理上也较复杂,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其主要症状为疼痛、血尿等,容易与其他疾病产生混淆,因此需要根据症状仔细辨别。
泌尿结石的临床表现
肾结石:疼痛位于腰部,可为隐痛、刺痛或持续性钝痛,多在劳累后出现,常伴有肉眼血尿。还有个别病人,病情相对稳定,长期无明显症状。
输尿管结石:结石堵塞在输尿管中上段时,会出现腰部绞痛,向同侧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严重时还会发生休克,发病时可见肉眼血尿或者镜下血尿。结石堵塞在输尿管下段时,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
膀胱结石:排尿时出现下腹部疼痛,向外生殖器处放射,同时排尿不畅或突然排尿中断,经活动或改变体位后又能排尿。多伴有肉眼血尿及尿频、尿急等症状。
尿道结石:一些突然坠入尿道的结石可引起疼痛、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泌尿结石患者饮食需要注意哪些
1、水:慢性脱水及饮水不足与尿石形成密切相关。增加饮水可通过多种机制降低尿石形成的危险性。公认合理的饮水量每天不少于2升。特别注意晚间饮一定的水非常重要。在夜间睡觉时补充足够量液体非常重要。有报道每天饮ml液体可阻止高钙尿者发生新生结石。通常每4小时饮水ml,再加每餐ml。
至于饮什么样的液体,一致认为以无奶少草酸液体为宜。关于饮硬水和软水至今意见不一,并未证实硬水较软水更易致尿石形成。而且流性病学证实水的硬度与和肾结石之间成负相关。所以饮水量是关键,且须昼夜兼顾。
2、钙:现已证实,普遍推行的限制饮食中钙的做法,不但不能减少,反而会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危险性。低钙饮食可促进肠道草酸盐的吸收和引起高草酸尿,从而促进尿结石形成。有报道给尿结石患者低钙饮食,常常较正常钙饮食危害性更大。但有研究表明绝经后妇女补钙不会增加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即使有危险性,也只会发生在补钙的头几个月。此期较好增加饮水量。
3、草酸盐:由于大部分尿结石含有草酸盐,因此降低尿草酸必将减少尿石症的发生。但大多数普通饮食中草酸含量少,而且吸收率也不高,正常情况下,饮食中的草酸只有8-12%被吸收。故无肠道疾病的高草酸尿结石患者,限制草酸摄入的作用难以预料。只有当肠道细菌不足或缺乏时,草酸的吸收才会增加。
尿草酸的25-30%系维生素C的代谢产物,故维生素C对尿草酸及尿石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维生素C的剂量为60mg/d,但部分人群因各种原因大量摄入维生素C。但目前对大量摄入维生素C能否明显增加尿草酸排泄,从而导致尿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尚存在异议。因此,尿结石患者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尚需谨慎,且忌浓茶,勿大量食用巧克力和菠菜。
4、蛋白质:尿石发生和生活富裕有关,即和高蛋白饮食有关。有研究表明高蛋白饮食可增加尿结石的发病率。相反,无动物蛋白的蔬菜饮食虽含草酸盐较高,但结石发生的危险性低。因此节制食物中的蛋白质,特别是动物蛋白质,对所有结石患者都是有益的。
5、盐:一般来说尿结石患者与对照者在食盐习惯方面基本无差异。但有研究认为高钠饮食可增加尿中钙盐结晶的倾向。饮食中食盐用量以小于10g/d为宜。
6、脂肪:含钙尿结石患者尿中排泄的指质较正常人高,但这与饮食无关。但爱斯基摩人冠状动脉疾病和肾结石的发生率都低,这和他们摄入多非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7、酒:中等量饮酒不增加结石形成的危险性。虽长期饮酒者高尿钙和高尿磷更明显,但酒引起的利尿作用可降低尿成分浓度。
8、枸橼酸盐:枸橼酸是一种自然的尿石抑制剂。以下水果中含枸橼酸较丰富:柑橘、葡萄柚、菠萝。柑橘较普遍用作低枸橼酸含钙肾结石的辅助治疗。但大量摄入含枸橼酸的水果和蔬菜可导致高草酸尿而抵销其增加饮食中枸橼酸的益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