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染?什么是感染性疾病?
感染是指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可来自宿主体外,也可来自宿主体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及原虫等。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02什么是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有什么区别?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病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如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共同点都是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传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感染性疾病不仅包括了传染病,还包括了许多非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如腹腔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尤其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在临床上逐渐发展为难治性疾病,成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巨大挑战。随着感染性疾病谱的变化,“感染性疾病科”已逐步取代了“传染病科”。
早期的传染病科经过典型的三个时段发展到今天的“感染性疾病科3.0版”。“感染性疾病科1.0版”即传统意义上的“传染病科”,主要收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麻疹、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科2.0版”即根据年卫生部《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SARS期间建立起来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随着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增加,耐药菌造成的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建立能适应感染性疾病谱的变化和与国际趋势接轨的专业科室、培养拥有细菌真菌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知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年发布了《关于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疗能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乃至感染性疾病学科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感染疾病科3.0版”应运而生。
03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有哪些?
医院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内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手术部位感染、腹部和消化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感染性腹泻)、器械相关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血液系统感染(血管相关性感染、败血症等)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04根据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为哪几类
根据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1) 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内的感染,也称自体性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和临床诊疗措施有关,不易预防。例如患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使原存在于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感染;由于诊断和治疗措施引起的损伤为存在于体内的非条件致病菌提供了侵入门户而发生的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制剂、激素等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2) 外源性感染:称为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其他患者或环境,可以通过清洁、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如诊疗过程中由于所用的医疗器械、设备、药物、制剂及卫生材料的污染或院内场所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患者于患者、患者与医务人员、患者与陪护人员或探视人员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途径而引起的感染。05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有哪些?有哪些特点?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近年来格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越来越多,同时多重耐药菌和真菌引起的感染也在不断增加。其主要特点有:①以机会致病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属、白假丝酵母菌等。②多重耐药菌呈上升趋势。③主要侵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④医院感染病原体随时间在变迁,如随着抗菌药物应用可发生真菌二重感染。随着免疫功能缺损的进展而发生病原体改变。⑤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部位感染,或一个部位有多种病原体感染(复数菌感染或混合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间、同一部位的混合感染并非少见。
06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医院感染的高位部位是哪些?
医院感染易感人群主要包括:①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罹患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患者。②老年人及婴幼儿。③接受各种免疫制剂治疗的患者,如抗癌药物、放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④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的患者。⑤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等
医院感染的高位部位包括无菌组织、体腔或血液,要介入这些部位的器械或装置必须经过灭菌处理,比如使用血管内装置、导尿管、应用机械通气、实施手术等,这些已成为许多患者治疗和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介入这些高危部位的侵入性操作或侵入性医疗器械会大大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甚至成为患者死亡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因此,近年来甚至今后一段时间被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