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前列腺炎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极不一致,从而导致临床治疗缺乏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影响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古代医学由于解剖水平限制,把男子内生殖系统统属于精室范畴,前列腺当然亦不例外,但已清楚认识到溺窍、溺道与精窍、精道之不同,提出浊在精窍、精道。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赤白浊门》曰:“溺与精,所出之道不同。淋病在溺道,故《医学纲目》列之肝胆部;浊病在精道,故《医学纲目》列之肾膀胱部。”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淋浊》明确指出:肾有两窍,一溺窍,一精窍,淋在溺窍,病在肝脾;浊在精窍,病在心肾。”可见,淋与浊不同,淋之病变部位在溺窍、溺道;浊之病变部位在精窍、精道。前列腺既属精室,其病变当不属淋之范畴。

  

从临床症状表现来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虽复杂且无特异性,但常见阴部疼痛和尿道有乳白色分泌物,尤在排尿终未或大便时滴出。这二个症状,中医文献早有论述。《素间·痿论篇》:“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为白淫。”白淫即乳白色分泌物。王冰注曰:“白物淫衍,如精之状,因溲而下。”可见白淫非精,且在排尿终未时滴出。清·吴谦《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叙述更明白:“浊在精窍溺自清,秽物如脓阴内疼,赤热精竭不及化,白寒湿热败精成。”说明慢性前列腺炎当属“浊”之范畴,因其色白,故曰白浊。后世医家不解白浊之义,常把其与尿浊和精浊混淆。尿浊属溺窍、溺道病变,应区别之。而精浊与白浊虽同属精室病变,但古代医家经长期医疗实践发现,白浊与精浊之临床表现不同,因受解剖水平限制,无法解释病变为何均在精窍、精道,为区别之,故曰白浊,并未以精浊统之。现代解剖学则证明了前列腺导管与射精管开口位置不同。前列腺导管直接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精阜两侧,前列腺尿道底的许多小孔,即是前列腺导管的开口;射精管开口于前列腺尿道底前列腺囊直下方,尿道底两侧各有一开口。从而支持中医的认识,白浊与精浊、尿浊和淋证之不同,慢性前列腺炎即中医之白浊。

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是由一种或数种病原菌引起的前列腺非急性感染。归纳法急性

细菌性前列腺炎一樣,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如大肠杆菌和绿脓菌。某些临床学

家則认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头白喉菌)也可引起前列腺炎,但与

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前列腺感染不同,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前列腺感染很少迁延不愈或

导致感染反复发作,除肠球菌引起的前列腺炎例外。也许多作者对革兰氏阳性菌引起慢

性前列腺炎持怀疑态度。目前有证据表明衣原体、支原体也可引起前列腺感染,但较少

見。

 

 

  本病的病机特点是湿热之邪久郁不清,致腺体脉络瘀阻,腺管排泄不畅,呈现瘀浊

阻滞的病理改变。湿热不清,常易伤阴伤阳,出现寒热、虚实错杂之象。其病位在下

焦“精室”,与肝、肾二经关系最为密切。临床多为寒热、虚实错杂之证,瘀浊阻滞为

其病理基础。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感染途径为尿路逆行感染、邻近直肠菌直接或经淋巴播散、

全身其他病灶的血源性传播等。最重要的途径是有菌尿液返流进入与后尿道相通的前列

腺导管中,前列腺结石常伴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即是很好的说明。许多资料表明,前

列腺结石成份与尿路结石十分相似,有很多尿液中常见成分而非前列腺液成分,前列腺

结石可堵塞管道使细菌繁殖而导致感染。有菌尿液返流进入前列腺致病,如汽车司机等

职业易患本病,可能与开车驾驶姿式使前列腺导管更接近水平,同时颠簸又易致尿液返

流。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

等;革兰氏阳性细菌主要为类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一般认为除

肠球菌外,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率非常低。支原体感染造成慢性前列腺炎,继发男子不

育已引起临床重视。大多数学者认为,在不育男子中,需进行支原体常规检查和治疗。

支原体有T-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寄生在正常男性生殖道内,人型支原体一般不会引起

生殖道感染。其他病原体如衣原体、病毒、厌氧菌、霉菌及滴虫等致慢性前列腺炎亦有

报道。

  

  治疗以祛瘀排浊为原则,或佐以清热解毒、利水渗湿,或佐以行气导滞、疏肝通

络,或佐以养阴,或佐以温阳。清利湿热,祛瘀排浊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临床治疗,可

根据辨证情况,或以清利湿热为主,或以活血祛瘀为主,或偏于排浊为主。病程日久,

还可出现寒热错杂之象,或伤于阴,或伤于阳,治疗需寒热之品并投,伤阴加二至丸,

伤阳加附、桂。

  (一)抓住病机特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湿热为病,腺体瘀浊阻滞,腺液排泄不

畅,故治疗过程中需紧紧围绕瘀浊阻滞这一特点来辨证用药,无论何证都要选用祛瘀排

浊之品,如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败酱草、薏苡仁、冬瓜仁、浙贝母、石菖蒲等。

  (二)注重局部辨证辨证过程中除全身整体辨证外,还要注重前列腺指检及各种理

化检查的局部辨证。湿热证者,前列腺多肿大,可有灼热感,白细胞多有成堆;瘀血证

者,前列腺质地偏硬,可有结节但结节光滑,EPS按出较困难,可见红细胞,卵磷脂小

体减少明显。

  (三)分清寒热虚实湿热为病,常易阻遏阳气和伤阴、伤阳,故治疗时需分清寒热

虚实。湿热阻遏阳气者,临床除见湿热证外,还有会阴、睾丸、下腹部畏寒怕风感;湿

偏胜易伤阳,而见足心发凉、大便溏或全身怕冷等阳虚症状;热偏胜易伤阴,而感手足

心热,潮热盗汗,口干等阴虚症状。

  [湿热证]

本型病程较短,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有余沥,小便有灼热感,尿黄赤,

会阴部、肛门、后尿道坠胀不适或疼痛,排尿终未或大使时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伴

口苦口干,肛门灼热,大便或干或溏。前列腺略肿大,有压痛,多有热感;EPS镜检,

白细胞多有成堆现象,或满视野,卵磷脂小体减少可不明显;EPS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稍数。湿热为病,排出物及分泌物多且滞涩而不畅。故湿热之邪

留滞前列腺,前列腺液分泌较多且排泄不畅,见排尿终未或大便时尿道口常有乳白色分

泌物。前列腺导管直接于前列腺尿道底精阜两侧,与后尿道相通,湿热波及尿道出现尿

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及排尿不尽等尿路症状;前列腺与直肠毗邻,湿热波及直

肠出现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灼热感等直肠刺激征;湿热入络,阻碍气血,故见前列腺

略肿大、压痛,且有发热感。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或干或溏滞,舌苔黄腻,脉弦

滑稍数,是湿热常见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 祛湿排浊 

  [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方取黄柏清热解毒燥湿;萆薢、车前子清利湿热;

石菖蒲祛湿排浊;丹参凉血活血。加虎杖、败酱草、红藤、金银花清热解毒,活血消痈

之品,有助前列腺湿热清、气血通;土茯苓、瞿麦等清热解毒、利水渗湿之品,有助于

尿道湿热去而不流注前列腺,且前列腺湿热亦有去路,即从尿道去之。大使干者,配大

黄;刺痛明显者,加桃仁、赤芍、穿山甲等祛瘀之品;口干者,合天花粉,既可养阴生

津,又可祛瘀排浊。

[瘀血证]

本型病程较长,前列腺注射史多见。疼痛明显,常见会阴部、后尿道刺痛,痛引睾

丸、阴茎、腹股沟或小腹,尿频,排尿不适,尿有余沥,排尿时尿道刺痛,尿道口乳白

色分泌物反不常见,性生活次数常因疼痛而减少(主要是射精疼痛),伴忧愁思虑、烦

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精神抑郁症,前列腺触摸质地偏硬,大小正常或偏小,或有结节,

但结节光滑;EPS较难按出,镜检白细胞可出现成堆,但不似湿热型大量成堆,亦可见

红细胞,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舌质偏暗,脉弦涩。前列腺湿热久郁不清,入络不散而

血络不通,瘀血阻滞,故前列腺质地偏硬,甚则出现结节。瘀血阻滞,不通则痛,出现

会阴部、后尿道刺痛,痛引睾丸、阴茎、腹股沟或小腹,排尿时尿道刺痛;性生活亦因

前列腺瘀血阻滞,射精时收缩不利而疼痛。前列腺由于血脉瘀滞,腺液分泌减少且腺管

排泄不畅,故尿道口乳白色分泌物反不常见,EPS较难按出。由于前列腺部位疼痛不

解,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忧愁思虑、失眠多梦。瘀阻络伤,EPS镜检常可见红细胞。舌

质偏暗,脉弦涩为瘀血之舌脉。

[治法]祛瘀排浊,软坚散结。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大黄(多用熟大黄)、穿山甲、桃仁、红花、当归祛瘀通

络、软坚散结,且穿山甲有排浊之功;为加强排浊之力,恢复腺体分泌功能,加冬瓜

仁、浙贝母、红藤、败酱草,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柴胡引诸药入肝经,疏肝解郁通

络;天花粉清瘀热、排浊。前列腺结节者,合桂枝茯苓丸加水蛭、莪木破瘀消坚;刺痛

明显者,加三七粉;尿道刺痛明显者,加琥珀粉;精神抑郁症者,加龙骨、牡蛎,或与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交替服用,或适当服用羚羊角粉。

[寒热错杂证]

本型病程长,常达数月或数年。尿道不适、尿频、尿有余沥,会阴部、睾丸不舒或疼

痛,疼痛有时游走不定,或在小腹、少腹,或在腰背、骶部。伴腰膝酸软,下腹部、会

阴、睾丸伯冷,足心发凉,或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口干;遗精,性欲减退,阳痿,

早泄;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忧愁思虑,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健忘,甚则恐惧、自

卑、愤怒,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大便或干或溏,小便时清时黄。前列腺触诊正常或偏

大、偏小、偏硬,EPS按取时易时难;镜检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白细胞时多时少,反

复不定。舌质偏暗,脉弦细或细数。本型症状复杂,既有寒证又有热证,既有阴虚证又

有阳虚证,且精神抑郁症明显。这些症状时有时无,临床辨证需抓住病和特点。湿热阻

遏阳气,则见睾丸、会阴、下腹部怕冷;伤阳,则足心发凉、大便溏;伤阴,则手足心

热、潮热盗汗、口干;尿频、尿有余沥、排尿不适仍湿热未清之象;疼痛游走不定是瘀

阻气滞不畅之症;精神抑郁、性功能障碍皆是病程日久,前列腺炎症状未改善所带来的

一系列忧郁伤神症状。舌质偏暗,脉弦细或细数是病程日久之舌脉。

[治法]寒热并用 祛瘀排浊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方用薏苡仁利湿排浊,附子通阳化气,败酱草清热解

毒、祛瘀排浊。加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丹参、赤芍、当归、鸡血藤清热解毒、养

血活血;冬瓜仁、穿山甲祛瘀排浊。阴虚者,合二至丸;阳虚者,加桂枝、附子温补命

门、通血脉;疼痛明显者,合复元活血汤或加三七粉;精神抑郁症严重者,急则治其

标,用柴胡加龙骨牡螨汤、百合地黄汤、厚朴半夏汤、甘麦大枣汤、四逆散等辨证化

裁,待精神抑郁症缓解后,再治前列腺炎。

1.三七粉3g,每日2次。适宜阴部刺痛的慢性前列腺炎。

2.琥珀粉1.5g,每日2次,适宜尿道涩痛、灼热的慢性前列腺炎。

3.当归10g、浙贝母10g、苦参10g、滑石15g,每日1剂,煎服2次。适宜尿道灼热,易

流分泌物的慢性前列腺炎。该方系《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治男子小便不

利。

4.桂枝10g、茯苓10g、赤芍15g、丹皮10g、桃仁10g,每日1剂,煎服2次。适宜前列腺

质地偏硬的慢性前列腺炎。据日本汉方研究,该方对改善前列腺局部充血状况具有良好

的作用。

理疗

  1.热水坐浴,水温42℃~43℃,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但未生育者,禁用。

2.会阴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1次。

  3.直肠内中药电离子导入。

  4.会阴穴激光针刺入照射。

外治

  1.野菊花栓1粒,塞人肛门,每日1~2次,连续2周。适宜肛门灼热之慢性前列腺

炎。

  2.消炎痛栓1粒,塞入肛门,每日1次,连续3天。适宜肛门胀痛之慢性前列腺炎。

  3.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土茯苓30g,红藤30g,三棱10g,莪术10g,皂角刺

10g,煎汤先黛后浸洗。适宜前列腺质地偏硬之慢性前列腺炎。

  针灸

  1.前列腺穴(位于会阴穴与肛门之中点),采用提插捻转手法,重刺激不留针。

  2.穴分2组,会阴、肾俞;次髎、关元。二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采用捻转

手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牙龈炎、扁桃腺炎等;去除

诱因,如尿道狭窄、膀胱颈梗阻、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结石等。

3.戒除烟酒、忌食辛辣肥甘刺激之品,以减少前列腺充血程度。

4.不宜长时间压迫会阴部,如骑车、骑马或久坐。

5.饮水宜多而均衡,保证大、小便通畅。

6.已婚者不忌房事,保证有规律的性生活。但不论已婚、未婚者,治疗期间均应定

期行前列腺按摩,每周1次。因为因炎症而阻塞的腺管,通过性生活或手淫排精,是很

难使其排出腺液,只有通过按摩,才能促使其排泄通畅。

7.出现精神抑郁症者,应正视病情,调理情志,积极配合治疗。

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shoubang.net/yqllgrdyy/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