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的发生与下列因素相关:
01
流行病学因素
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及55岁。结石与经济收入和饮食结构变化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均可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因素,但职业、气候等不是单一决定因素。
02
尿液因素
首先是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如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症),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一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它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钙排出增加。痛风使尿持续酸性,慢性腹泻及噻嗪类利尿剂均使尿酸排出增加。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可引起高草酸尿症;其次是尿酸性减低,pH增高;另外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也是结石引起的重要原因。
03
解剖结构异常
如尿路梗阻,导致晶体或基质在引流较差部位沉积,尿液滞留继发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形成。
04
尿路感染
反复的尿路感染可引起泌尿系结石,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与感染和梗阻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
指尖上的老年教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