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海标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尿路感染经验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又称为泌尿系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有菌尿或脓尿,多发于女性,尤其多发于生育期及绝经前后期。西医治疗主要以抗感染为主。《诸病源候论》谓:“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入于胞而成淋也,其状小便赤涩。”尿路感染属于中医的淋证范畴,病因多为恣食辛热肥甘;或酗酒太过,酿成湿热;或感受暑邪未解,导致湿热下注;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下焦,酿成湿热;或风热风寒之邪乘虚袭表,太阳经气先病,外邪循经入腑;或因心火亢盛下移小肠等等。以上诸因皆可导致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生热淋。肝胆疏泄失常,膀胱气化失司,三焦水道不畅,气机失宣,则见尿频尿急尿痛等“小便不利”证候。

五苓散和四逆散均为《伤寒论》的著名经方,临床常用,药简而效彰。五苓散化气利水,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使水液得以正常布散于三焦,是中医“调水”的著名方剂;四逆散可理气解郁,疏畅气机,是中医“调气”的名方,二方合用使气畅水行,相得益彰。赖海标老师在临床中常将两者合用治疗尿路感染,临床疗效显著。

医案:尿路感染

患者女,43岁,年8月14日首诊。

患者诉8月4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1医院就诊,服头孢克肟胶囊及热淋清3天后症状减轻,停药后症状又加重,再服上药则无效,遂来就诊。刻诊:尿频、尿急、尿痛,夜尿2次,口干,伴少腹隐痛挛急及腰隐痛,排尿后挛急疼痛减轻,无发热,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尿液分析:尿白细胞个/ul,红细胞个/ul,尿蛋白2+。西医诊断为尿路感染,中医考虑为为热淋,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拟五苓散合四逆散加减。

泽泻20g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

桂枝5g滑石15g柴胡10g制枳壳10g

白芍15g甘草10g

7剂,每天一剂,再煎分上下午服,并嘱患者多喝水。

年8月21日二诊:

患者诉服上药2剂后尿频、尿急、尿痛即开始好转,现症状轻微,无腹痛腰痛,无夜尿,舌淡红苔薄,脉弦。复查尿常规未见异常。予上方去滑石,加生薏仁20克三剂以善后。

按语:

《素问》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赖海标老师在临床带教中经常强调,中医的脏腑概念与西医是不一样的,中医脏腑概念有其独特的内涵。西医认为膀胱的生理功能只是贮存和排泄尿液,功能单一。但中医认为膀胱藏的是“津液”,而不是尿液。膀胱的中医生理功能是化气、升津、利尿,膀胱藏的“津液”要经过肾阳的温煦和蒸腾,使“津液之清者”化气上升重新利用,“津液之浊者”成为尿液向下排出体外。外邪或内伤致膀胱气化功能障碍,则可能出现小便不利或小便自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失禁等症状。赖海标老师认为五苓散不仅仅是利尿通淋,而是调整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方剂,能化气利水,能促进膀胱气化功能的恢复,使水液得以正常输布。或外邪或七情致病,使气机运行不畅,水道三焦不通,易致水液布散失调。四逆散可视为大小柴胡汤的“缩小版”,可疏肝理气,舒展气机,气行则水行,气顺则津畅。五苓散与四逆散一个调气,一个调水,两方合用使气畅水行,令水气归于常道,气机得以流畅,湿热得以下泄,膀胱功能自复,尿频、尿急、尿痛诸症得愈。

赖海标老师在临随证中常随证加减,如湿热重者加滑石、金钱草、薏仁、大黄等;下腹或会阴部胀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等;伴有血瘀者,加益母草、牛膝、赤芍或合桂枝茯苓丸;伴有血尿者,加小蓟、仙鹤草、白茅根等;伴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伴有肾虚者,加益智仁、菟丝子等。恪守辨证施治,做到“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

温馨提示:本







































乌鲁木齐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shoubang.net/yqllgrdyy/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