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矿产资源家底有多厚一份矿产资源报告通

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披露,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4亿元,其中,油气地质勘查投资.29亿元,增长29%;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11亿元,下降0.9%。全国新发现矿产地79处,其中大中型55处。截至年底,天然气、锰、铝土等34种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1%,10种有色金属、黄金、水泥等产量和消费量继续居世界首位。

《报告》指出,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力度不断加大。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矿区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开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积极推进绿色勘查标准修订完善,大力开展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工作。各地通过规划、标准、政策的制定实施,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政策来源

自然资源部

矿产资源储量

截至年底,全国已发现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13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年我国天然气、页岩气、铅矿、锌矿、铝土矿、钼矿、银矿、菱镁矿、石墨等矿产资源储量增长比较明显。

一、查明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中有34种矿产资源储量增长。非油气矿产资源储量有所增长,锰矿增长5.6%,铅矿增长6.7%,锌矿增长6.8%,铝土矿增长5.7%,钨矿增长4.6%,钼矿增长5.4%,锑矿增长4.8%,金矿增长3.6%,菱镁矿增长12.9%,石墨增长21.4%。

二、勘查新增矿产资源

年,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1.2亿吨,其中,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6亿吨。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2亿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4亿立方米。煤炭新增.1亿吨,较上年明显下降。主要金属矿产中锰矿、铜矿、铅矿、锌矿、钨矿、钼矿、银矿等新增明显,铁矿、镍矿、锡矿、金矿明显下降。非金属矿产中磷矿、石墨明显增长。

矿产资源勘查

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总体回升,其中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增长,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投资下降。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页岩气探明资源大幅增长。锰矿、铅锌矿、石墨等矿产勘查取得新进展。

一、地质勘查投入

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40亿元,较上年增长22.6%。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11亿元,下降0.9%,矿产勘查投资88.03亿元,同比下降5.1%。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中,全国财政投资.26亿元。全国地质勘查基金协调联动,省级地勘基金投入23.65亿元,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在地质找矿中的重要作用。

二、油气矿产勘查进展

年,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和准噶尔盆地玛湖油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亿吨。全国新发现矿产地79处,其中,大型23处,中型32处,小型24处。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矿种分别是:普通萤石(10处)、石墨(7处)、金(5处)、铜(5处)、钨(4处)。全国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处,其中,普查处,详查处,勘探68处。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年,我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一次能源、粗钢、十种有色金属、黄金、水泥等产量和消费量继续居世界首位。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投资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1%,增速较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9个百分点。这三个行业的增量占采矿业的90%以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微增2.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增长6.8%。

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

—年度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37亿元,用于支持开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等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预期完成治理任务2.5万公顷。

完善矿山生态修复管理制度修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等部门规章。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改基金制度的改革要求,督促各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认真做好保证金返还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

矿产资源政策法规

年以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起草了《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印发了《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对建立和实施矿业权出让制度、优化石油天然气矿业权管理、改革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管理方式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创新。

矿产资源管理

全面落实《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启动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研究起草地质勘查行业相关监督管理办法,实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优化矿业权申报,完善古生物化石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管理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shoubang.net/nxmlxgryy/9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