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这一年中国经济不会好到哪里去?全球经济发生近年来的经济大衰退已成为事实。当然就一年的经济不好,我们国家也不要紧,我们能够顶得住,扛得住,但是作为万中产阶级中的一员,我们有必要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01充分就业,就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挑战
在年,美国前1%的人口拥有38.6%的总财富,前10%的人口拥有73.0%的总财富;而前者在年的占比为22.5%,后者在年的占比为60.8%。
年至今,后50%的人口仅拥有-0.1%的总财富,中间40%的人口拥有27.1%的总财富。今次全球疫情之后,后50%的人口必将再次受到疫情冲击陷入负资产,中间40%人口的财富份额亦快速下降,家庭财富走向破产的边缘。
回到国内,现在疫情对我们大部分的居民影响都不会太大,为什么?因为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从一个低收入的国家到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低收入的穷国是90%的人属于贫困状态,我们现在大概有10%的人处于贫困状态,也就是14亿人口的话,我们大概只有1亿多的人处于贫困状态,而且今年又是我们一个全面脱困的年份,所以我们90%的人都能扛得住!
但是我们要做好疫情结束后的财富管理策略。
我在这里讲,对中国经济的分析不能只局限在年这一年。我们讲短期的冲击,短期是1年,中期是3-5年,长期是10年到20年。因此,我们很显然既然已经丢掉了半年,所以我们到今年下半年就一定会有刺激需求的政策。这个道理很简单,中国经济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一样,一定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够稳定。骑自行车骑得快比骑的慢容易,太慢的话摇摇晃晃就会摔倒。
所以中国的经济最大的压力就是充分就业。
现在中国15岁到64岁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70%,也就是说有9亿的劳动人口。如果这些人没有工作,他就没有收入,就很难维系生活。如果连生活和生存都做不到的话,社会的稳定和社会治安就很可能会恶化。
所以为了保持稳定,一定就是要刺激经济,让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对低收取群体来讲,失业就等于失去财富;收入最低的20%的人口,拥有的净财富为负-1%。个人的资产负债表处于破产的边缘。
我们正站在新一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边缘,疫情全球大流行只是导火索,根源是全球经济、金融、社会的脆弱性。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12年过去了,美国欧洲主要靠量化宽松和超低利率,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债务杠杆上升、居民财富差距拉大、社会撕裂、政治观点激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国财富分配差距持续扩大。
02每个家庭应该如何做好资产配置?
上述是我们分析短期的冲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万中产阶级的你,作为一个投资者也好,作为一个家庭理财也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样规避风险?如何做好家庭资产配置?年是一个多事的年份,中东的不稳定,澳大利亚的大火,全球的疫情,还有未来没有预见的风险都可能出现。
中国家庭:收入和支出均受到影响。由于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不高,更多家庭选择用购买食材代替在外用餐,因此食品成为唯一零售增速为正的类别。尽管居民支出已经大幅减少,2月份储蓄存款增速仍有所降低,而以往经济下滑时期居民存款增速往往是增加的。这表明疫情对居民收入水平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是绝对收入下降了,而不是储蓄意愿衰减了。
同时对大多数人而言,疫情爆发后其工作岗位仍较为稳定,这无疑有助于增强信心。尽管经济环境受到影响,但2月份的失业率仅上升了1个百分点至6.2%。政府为保障就业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减免用人单位的社保支出,仅2月份就减免了约亿的单位社保缴费,第二季度减免规模估计将达到亿,对就业形成了一定支撑。
那么在这样的冲击下,我们每个人以及每一个家庭应该如何做资产配置呢?
首先,肯定最简单的就是配置黄金。不管是买纸黄金还是实物黄金,还是生产制造黄金的上市公司,都会存在机会。面临着全球的许多的不确定性,黄金具有避险的功能,价格会上涨。
其次,就是考虑配置一些外汇和股票资产。比如,2月初,很多经济学家预测美元可能要上升值,因为中美两国是排名第一、第二的经济体。中国出现疫情问题,中国经济变坏,人民币就会贬值,美元就升值,这很简单的道理。
但是,第二季度我们来看,现如今美国已确认疫情患者已突破8万人次,并且有可能超过20万人次,美股大跌三分之一,已经跌倒了年的水平,所以说美元升值也受到极大挑战。上周四上午11点,A股跌倒了点,基本是今年乃至未来数年的低点。
第三,就是可以配置一些股权。为什么呢?因为,经济低迷,所以股权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最近20年的低点。以创业投资为例,年,随便一个创业项目就估值1亿、2亿,现如今只能估值万、万。
美国万亿美金俱乐部仅剩下微软一家企业,以供应链著称的苹果公司跌出万亿俱乐部。美股“万亿美元俱乐部”在今年年初鼎盛时期曾拥有4个成员:苹果、微软、亚马逊和Alphabet。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的冲击,全球股市自2月中下旬开始暴跌,美股也未能幸免。
此后,Alphabet和亚马逊的市值先后跌破1万亿美元。按照3月14日的美股收盘价计算,苹果市值为1.万亿美元;微软市值为1.万亿美元;亚马逊市值为亿美元;谷歌市值为亿美元;Facebook市值为亿美元。目前,苹果已跌出万亿美金俱乐部,微软的市值也已逼近1万亿美元关口,而这两家公司在几周之前的市值曾均超过1.4万亿美元。
第四,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行业面临挑战。展望未来,外部需求下滑或将构成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主要挑战,全球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今年二季度经济衰退程度可能达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来最高水平,美国和欧洲的GDP或将下降15-30%。而全球供应链的传导很可能会进一步放大下游需求产生的影响,上游订单的削减将远超下游需求的下降。
在此增长前景下,中国政府将大概率的继续颁布更强有力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支持经济稳定。短期内,政策措施应着重于扩大内需以应对外需出口和国际贸易份额的下降,并为受影响的出口企业和居民纾困(如杭州政府发放16.8亿消费券)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补贴低收入群体,激发消费潜力。
03今次疫情,对中国经济中长期会有什么影响?
德意志银行近日发表报告指出,中国的新冠疫情已逐步缓解,经济活动也正缓慢复苏。主要能源行业的煤炭日消耗量已恢复至平日的80%;房地产销售在3月的第三周已恢复至平日的60%;而汽车销量也在3月的第二周也回归至平日的50%。
那么我们现在讲一下,中长期,中国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因为就疫情来讲的话,冲击的时间窗口就是半年,半年过去了就过去了,当然中国经济不可能崩溃。中国的经济体量,中国经济的梯度,中国经济的韧性足以支撑。现在我们比较担心的那10%的低收入人群。
所以这次疫情只是一个短期的冲击,那么大家就会接着问,除了黄金外汇、股票市场,中国万家民营企业会怎么样呢?
所以我们要巩固调控的效果,这个是对的,但是在疫情出现以后,我们对民营企业的态度要适度的松动。毕竟,中国近5亿的劳动力人口是通过民营企业来解决的,这就是我讲的短期需求的推动,可能会在年第一季度后会有一个轻微的就业反弹。
企业:供给端复苏,需求端承压,民企面临巨大的资金链挑战。
疫情期间,企业经历了供需端的双重冲击。目前的情况显示供给已经逐步恢复,但需求尚未恢复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制约。制造业2月份工业产值同比下降27%。可以看到,零售额下滑较大的行业,如汽车、家具、服装等行业的产出也下滑更大。上游资本密集型行业,如油气开采,钢铁,以及采矿业的产量下滑相对较小。然而,这也表明中间商品可能存在库存积压情况,或会造成生产者价格进一步下跌。
此外,服务业生产指数在1-2月间同比下滑13%。不同服务业之间所受影响差异很大:一方面,餐饮,酒店和旅游业受到影响最大,复苏较慢。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仍然保持了正增长。
部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比毛利率还高,他能扛得住吗?
为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减免了用人单位五个月的社保缴纳支出,并调低了小微企业三分之二的增值税征收率。此外,央行拨划亿元人民币的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以补贴利率支持银行放贷。受益于这些利好措施,大多数企业经营如常,失业率也控制得当。
04全球经济复苏,资产价格提振受何驱动?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亿美元,对外负债亿美元,对外净资产2亿美元。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直接投资资产亿美元,证券投资资产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资产67亿美元,其他投资资产亿美元,储备资产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27%、8%、0.1%、23%和42%;在对外负债中,直接投资负债亿美元,证券投资负债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负债65亿美元,其他投资负债亿美元,分别占对外负债的52%、24%、0.1%和23%。
最近,美国在不断的挑衅中国,还把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是谁给川普这么大的勇气。我想,站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视角则很容易看明白,挑衅的目的就是不还债,因为,他是最大的债权人。
过去20年,中国大量的富豪阶层、大量的中产阶级,在美国置业,将财富转移到美国,这都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美国的“霸蛮”,因为冲突之后,美国或许将采取手段“没收”大量的华人在美国所有持有的家庭财富。
美国就不愿意承担这些责任,美国不断的退群,退出联合国、退出巴黎协议,退出伊核协议。他说我不玩了,你去玩,但是中国又想玩的时候,美国又设置各种障碍,他不想维持秩序,还不想让你维持秩序。原来的主导国不愿意承担国际义务和责任,使得我们全球化面临一个倒退的局势,然后我们中国要推动全球化,需要一个安全的、有序的世界。
美国他原来是不愿意维护,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很尴尬。打个比方说,美国是警察,那么我们中国现在是协警,我们协警很想管,警察他不让你管,对吧?就是这种关系!所以我们把这种挑战叫做金德尔伯格陷阱。
是我们现在是处于中等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陷阱就意味着一旦一个国家到了这个阶段,90%的国家有可能穿越不过去,那么中国也有这样的风险,如果我们还是不改革我们的医疗体制,不对现有的制度体制进行深化改革,还是甚至还会出现体制的倒退。我们要穿越中等收入陷阱是非常困难的,这是我们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挑战。
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金融市场保持稳定,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德意志银行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表明,2月份以来金融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利率也有所下降。疫情爆发期间,中国股市相比较而言也趋于平稳:沪深指数从1月下旬的点,至3月27日点,仅下跌了约5%,迄今为止的表现也优于海外市场。中国政府,特别是央行在此期间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流动性支持,但并未直接干预市场。
报告指出,全球资产价格的主要推动力在于市场对疫情发展的判断。疫情在中国迅速得到控制,强化了市场参与者对经济的信心,避免了金融市场恐慌。
此外,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也是背后的支撑因素之一。相比国外市场,中国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保险公司,银行等,都不以高杠杆运作,个人投资者的融资规模也相对稳定。近年来政府推出的金融监管政策,特别是资管新规,也进一步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提升了金融系统稳定性。
我们现在分析疫情对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影响,中期就是3-5年,长期就是10年到20年的影响。我们大概会面临着上述挑战。
以上这些大家非常关心的年经济发展态势和热点问题,怎么看?怎么办?
中国人民大学刘伟校长在真知灼见APP为你解读《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刘老师围绕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分别从“怎么看”、“怎么干”的角度展开,具体讲解了“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七大体系”、“六稳”、“五大战略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灵活适度”、等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
刘伟老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沿革、历史数据、关键事件如数家珍。本课程内容没有晦涩难懂的经济学理论,也没有高深莫测的数学公式,刘伟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旁征博引的案例,在9个小节的内容里为你抽丝剥茧,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深刻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
限时免费收看,下载真知灼见APP和0万终身学习者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