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日前在北京召开,评选出能源大奖获奖者4人,青年科技奖获奖者20人。来自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孙老家属、国家煤矿安监局、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多家单位以及《中国石油报》等多家媒体的70余位嘉宾参加了颁奖大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师毕银丽荣获能源大奖,教师邹冠贵荣获青年科技奖。
孙越崎先生是我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当代工矿泰斗。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是年10月16日由朱学范、钱伟长、程思远等20位知名人士和能源界领导倡议创立。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下设“孙越崎能源大奖”“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等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在石油和煤炭行业评选出能源大奖2-4名、青年科学技术奖20名左右。
获奖人毕银丽简介
毕银丽,女,中共党员,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矿区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物修复关键技术与方法。首次实现了微生物菌剂在矿区本地大规模生产技术,突破了该菌不能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在西部多个煤矿区推广应用,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主要事迹:
主持国家级及企业项目40余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10项。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EI检索60多篇,授权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2项,专著2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多名。获得陕西千人计划、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科技新星、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兼任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兼党委委员,煤炭行业生物修复工程中心主任,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绿色矿山环保专委会副主任及秘书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委会副主任、菌根与内生真菌专委会副主任、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副会长;《矿业科学学报》、《水土保持通报》、《菌物学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等期刊编委。
获奖人邹冠贵简介
邹冠贵,男,中共党员,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年进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学习,年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煤炭地质与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煤矿绿色安全高效生产地质保障。
主要事迹:
以山西沁水盆地晋城矿区为研究基地,研发地震精细成像技术方法,利用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小构造的人工智能解释,提出以煤层含气量作为表征煤层气富集区的直接参数,建立地震反演得出的AVO属性与各钻井煤层含气量统计相关性,预测出工区各处的煤层含气量特征;再结合地震反演解释的煤层厚度、煤层底板等高线形态、煤层密度信息计算得到目标区内的瓦斯量分布,与传统钻孔外推法相比更加符合煤层为形态起伏的地层实际,明显提高了瓦斯量评价精准度。
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7次,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次(2次排名第一,1次排名第十二);发表论文24篇,其中SCI或EI检索16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专著1部。获得“最美煤炭科技工作者”称号,第17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一项,十二五科技支撑子课题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一项,阳煤集团的横向课题一项,课题总经费近万元。研究成果已应用到晋煤集团赵庄、寺河,河北冀中能源羊东等煤矿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