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在感最低的省,竟连续2年经济增速第

好几年前在知乎看到这个问题

当时翻了所有回答,几乎每个回答都有人提到该省,从此存在感低这个标签一直在我脑海里刻着。

最近两天不是公布年前三季度GDP数据嘛,发现该省名义GDP增速高达15.7%,名列所有省份第一,又翻了去年增速,28%,又是第一,完全颠覆我的印象。

相较起来,北京和上海在停滞不前,前三季度名义GDP增速只有0.6%和0.3%

该省究竟施了什么灵丹妙药,疫情之下竟逆势增长,增速像坐上火箭,下面一起揭开其神秘面纱。

资源大省

如果把省份比作股票,那山西省一定属于资源类的周期股,年9月,山西省向党中央、国务院呈报《关于把山西建成全国煤炭能源基地的报告》,后得到回应:国家支持山西做强能源基地,重点支持煤炭产业。之后,国家放宽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鼓励集资办矿。

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对于煤炭的需求猛增,煤价从每吨元飙到元,再到、,最高时到达元,而挖一吨煤的成本基本是固定的,当时在元左右,毛利率惊人。

山西也趁这波利好,在年前后推行煤矿产权明晰政策,集体第一次把煤矿卖给私人,这大大刺激民间投资,大小煤矿遍地开花,焦煤产区晋中、临汾等地甚至出现村村点烟炼焦的盛况。

山西煤矿

那时起,煤老板这个称呼开始在网上流传,提起煤老板,都是那种暴发户,脖子挂根大金链的形象。

-年是煤炭经济的狂热期,山西煤老板们赚了很多钱,开始投资楼市,投资影视。

曾有一个影视导演公开怀念煤老板,说煤老板对他们是最包容的。

山西省也在这段煤炭狂热的时期里,经济增长异常迅猛,把这段时期的名义GDP增速拉出来看看就知道,我拿了广东的做对比:

大部分时间山西都超广东,特别03、04两年,拉开了很大差距。

看到这有无好奇为何拿名义GDP出来对比,名义GDP跟实际GDP的区别可以举例如下:

去年生产吨煤炭,每吨卖元,去年GDP为3万元;

今年生产吨煤炭,每吨卖元,今年名义GDP为*=10万元,名义GDP增长%;而今年实际GDP为*=6万元,实际增长%。

实际GDP增长反映商品和服务产出数量的增长,而名义GDP增长不仅反映实际商品和服务产出数量,还反映其价格的增长。

煤炭价格的飙涨,让山西的名义GDP冠绝各省,也让山西的煤炭产业坐上中国老大的地位。

年以前,山西煤炭产量一直是中国第一,年按煤炭产量评比的中国十大煤城,山西有5座城市上榜,分别是:朔州、长治、吕梁、大同、晋城。

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年起受中国整体经济发展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等影响,煤炭市场需求不振,造成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从最高峰的元/吨,跌到年的元/吨。

山西经济增速也大大放缓,连煤炭霸主地位也被内蒙古抢去,-年的5年间,内蒙古成为中国煤炭产量第一的省,山西退居第二。

煤炭不景气,山西也迅速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其中一个方向是转向文旅强省。

写到这,挖数想到两部电影,一部是3年王宝强的《盲井》,讲在私人煤矿打工的几个人,拉拢一些外地人下矿井,然后故意制造安全事故,再找矿主讹钱的故事。

这部戏反映了那段时期煤炭景气,私人煤矿大量发展的境况。

而另一部是年的纪录片《大同》,影片以大同市长耿彦波为拍摄对象,展现其在大同主政期间,对这座以煤矿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转向文化旅游城市而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反映了年后,煤炭不景气,山西往文旅方向转型的一些现实。

山西的转型慢慢在奏效,第二产业的GDP比重从年的近60%,降低到年的38%,第三产业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到年达到53.2%(第二产业指采矿业、制造业等,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

百年难得的机遇

时间来到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了全世界一个措手不及,疫情造成最大的影响是交通封闭,城与城之间封闭,国与国也封闭,很多物资进不来中国,加上地缘政治冲突,年10月,海关宣布停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

虽然中国是煤炭大国,但也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国内煤炭消费有部分依赖进口,每年进口煤炭的数量大概是国内产煤量的1/10,煤炭停止进口,自然会推升国内煤价。

查看动力煤期货的价格,年中开始上升,年一路暴涨,年顶峰的价格大概是年初的4倍。

山西焦煤是全国最大的焦煤生产商,是山西省国有独资企业,查看其年报,年扣非净利润同比20年上涨.51%,其股价也从年的3.6元,一路飙升到如今的12元,3.3倍。

山西的GDP就跟山西焦煤的股价一样,一飞冲天,山西的煤炭产量也在年超过内蒙古,重新夺回产煤第一的地位。

...

煤炭发电是我国的支柱,年煤炭发电占全国发电量的比例是69%,山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随着我国电动汽车的流行,电力需求会越来越大,相信山西的经济会继续繁荣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shoubang.net/llgryy/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