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孕期用药的问题,这些你都知道么二

上一期,我们已经给大家讲解了孕期用药原则,没看过的小主们可通过传送门进行阅读《关于孕期用药的问题,这些你都知道么?(一)》

今天,如期给大家呈上孕期用药安全分级及孕期用药指导的知识盛宴啦。

孕期该如何合理用药?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孕期的用药按照安全性分成5级,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孕期用药较为全面的指导意见。

A类药物是最安全的一类,对胎儿仅有极微小的影响或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B类相对安全,动物实验发现药物可能会对胚胎发育有害,但孕妇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导致危害的证据;或者动物实验表示无害,但对孕妇还没有充分的研究;

C类指危险性不能确定,或可能存在风险,需在用药前仔细权衡利弊;

D类指对胎儿有害的药,但如果使用得当,对孕妇的益处会更大。此类药物不到必要的时候,极少在孕期使用;

X类药对胎儿有显著危害,对于孕妇是禁用的。

几乎所有西药都可以检索到其FDA分类。根据上期提到的原则,尽量不用,需要用的时候用A类和B类药物。自行选择用药时请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具体药物分级及应用于文末献上(因为真的太长了)。

孕期常见病的用药指导

在妊娠过程中,母体因生理改变,常合并或并发某些疾病,如感冒、胃痛、腹泻、痔疮、尿路感染等,严重情况下可使用一些药物对症处理。按常规剂量、常用疗程使用,一般对胎儿影响不大,不必讳疾忌医。

1

孕吐

严重时可用止吐药:维生素B6,也常用昂丹司琼,后者上市时间不久(十几年),使用时需谨慎。

2

普通感冒

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鼻塞严重时可吸入热水蒸汽,也可用生理性盐水鼻腔喷雾器护理。

3

流行性感冒

体温达38℃以上,浑身无力时,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医院就诊,由医生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需抗病毒治疗。

4

嗓子疼

可以选择淡盐水漱口,严重者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B类);咳嗽时多喝温水、抬高床头至30~45度角,必要时使用加湿器或者蒸汽机。

5

过敏性鼻炎

首选生理性盐水冲洗鼻腔,每天一到两次。必要时可用激素类鼻腔喷雾剂进行局部外用消炎。孕期首选喷鼻剂是布地奈德鼻喷剂。

6

胃痛

怀孕引起胃的逆行蠕动,可致使胃中酸性内容物反流刺激黏膜而引起胃痛。症状严重者可考虑使用碳酸钙口服混悬液。

7

便秘

经过调整饮食和运动后仍便秘的孕妇可使用渗透性的泻药如乳果糖。必要时亦可用开塞露,但不宜长期使用。

8

痔疮

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外用复方角菜酸酯(如太宁)栓剂和软膏剂。

9

妊娠纹

每天适当涂抹橄榄油。

10

念珠菌性阴道炎

可用克霉唑阴道栓以及外用乳膏。

11

胃肠炎

根据不同症状可口服阿莫西林、头孢类、黄连素(妊娠期前3个月慎用)、思密达、复合维生素B等药物。

12

尿路感染

多饮水,可口服头孢类及阿莫西林等药物。避免用喹诺酮类,否则可能影响胎儿骨骼发育。

敲黑板

1、备孕怀孕期间尽量避免用药

2、正确看待孕期用药,不能讳疾忌医

3、必须用药时,需权衡利弊,听从专业医生意见,合理用药

附:各类药物在妊娠期的分级及应用

1)抗生素类:

①青霉素类:B类,毒性小,是对孕妇最安全的抗感染药物。

②头孢菌素类:B类,可通过胎盘,但目前无此类药致畸报道,孕期可用。

③氨基糖甙类:D类或C类,易通过胎盘,对孕妇及胎儿有一定危害,孕期禁用或慎用。

④大环内脂类:多为B类,分子量较大,不易通过胎盘。可用于青霉素过敏者和衣原体、支原体感染者。

⑤四环素类:D类,致畸药。影响胎儿牙釉质及体格发育,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期禁用。

⑥氯霉素:D类,可通过胎盘,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用于早产儿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孕期禁用。

⑦喹诺酮类:多为C类,可引起动物不可逆的关节病,或影响胎儿软骨发育,孕期禁用。

⑧磺胺类:多为C类,易通过胎盘,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但人类无报道。孕期慎用,分娩前禁用。

⑨洁霉素类:B类,可通过胎盘并进入乳汁,无对胚胎不良影响的纪录,相对安全。

⑩甲硝唑:B类,可用于孕期阴道滴虫病的治疗;替硝唑为C类,孕期慎用;奥硝唑:动物实验无致畸性,但在孕妇中无研究,孕期慎用。

2)抗病毒类药物:

①病毒唑:X类,孕期禁用。

②阿昔洛伟:B类,用于疱疹病毒感染;万乃洛伟B类;更昔洛伟C类。

③干扰素:孕期最好不用。

④拉米夫定、齐多夫定:C类,可用于孕期AIDS的治疗。

3)抗结核药:

①异烟肼:C类,目前认为妊娠合并结核者可用。

②利福平:C类,孕期慎用。

③乙胺丁醇:B类,目前认为本品对人类无致畸作用,孕期患结核时首选。

4)抗真菌药:

①制霉菌素、克霉唑:B类,孕期可用。

②咪康唑、氟康唑:C类,孕期慎用。

③二性霉素B:用于治疗全身性霉菌感染,未见增加先天畸形的报道。

④依曲康唑:C类,孕期慎用。

5)镇静、催眠及抗抑郁药:

①地西泮:D类,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人类有个例报道致腭裂及肢体畸形。

②巴比妥类:D类,孕期慎用。

③锂盐:D类,孕期慎用。

④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多为C\D类药,在早孕期用药可能致畸;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B\C类药,为孕期抑郁症患者首选药。

⑤抗精神病药:氯丙嗪:C类,并不增加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但分娩过程中应用,应注意对新生儿呼吸产生抑制作用,及对新生儿肌张力的影响。

6)解热镇痛药:

①阿司匹林:C\D类,孕期小剂量长期应用是安全的。

②扑热息痛:B类,孕期使用相对安全。

③消炎痛、布洛芬:不致畸,但可引起胎儿动脉导管收缩致胎儿肺动脉高压及羊水过少。孕早中期为B类,孕晚期为D类。

④麻醉性止痛药:吗啡及杜冷丁:C类,长期大量使用时为D类,能迅速透过胎盘屏障使胎儿成瘾,产时应用对新生儿呼吸有抑制作用,应在用药4小时后结束分娩。

7)降压药:

①硫酸镁:安全,对胎儿无致畸作用。分娩前大量应用可致新生儿肌张力低下,嗜睡及呼吸抑制,慎用。

②肼屈嗪:C类,孕期慎用。

③利血平:可通过胎盘,产前应用可致新生儿肌张力降低及鼻塞,产前不宜应用。

④甲基多巴:B类,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尤其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⑤硝苯地平:C类,孕早期慎用,不降低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但舌下含化引起母亲严重低血压和胎儿抑制。

⑥拉贝洛尔:C类,在人类中无致畸报道,口服不减少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但静注可致胎盘血流减少,孕期不宜静注。

⑦酚妥拉明:C类,孕期可用,尤其适用于妊高征合并左心衰竭者。

⑧硝普钠:C类,用量过大可引起胎儿氢化物中毒及颅内压增高,还可影响胎盘血流量而危及胎儿。

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D类,可引起胎儿肾脏畸形,肾毒性及新生儿无尿,孕期禁用。

⑩心得安:孕期长期应用可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和低血糖,应慎用。

8)利尿药:

①呋塞米:C类,无致畸报道,可影响胎盘灌注,长期应用可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电解质紊乱。

②氢氯噻嗪:C类,无致畸报道,长期应用可致电解质紊乱。

9)抗甲状腺药及碘制剂:

①丙基硫氧嘧啶:D类,孕期甲亢首选药。但人类应用有致畸的个案报道。

②甲硫氧嘧啶:D类,孕期慎用。

③他巴唑:D类,可致胎儿畸形,孕期禁用。

④碘制剂:可通过胎盘,长期应用可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

⑤甲状腺素及左甲状腺素:A类,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几乎无影响。

10)激素类药物:

①己烯雌酚:致畸剂,可致胎儿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孕期禁用。

②孕激素:黄体酮:D类,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但人类中未发现。安宫黄体酮及炔诺酮:D类,有弱致畸作用,孕期避免应用。

③雄激素:可致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孕期禁用。

④口服避孕药:孕期避免使用。

⑤米非司酮:催经止孕失败后,若胚胎继续发育有致畸报道,服药失败者应终止妊娠。

11)抗凝药物:

①肝素:分子量大,不易通过胎盘,对胎儿几乎无影响,孕期可用。

②华法令:D类,早孕期应用可能致畸,孕中晚期应用可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凝血机制异常。

12)降糖药物:

①胰岛素:分子量大,不易通过胎盘,对胎儿影响小,孕期首选。

②口服降糖药:可通过胎盘,抑制胎儿的胰岛功能,致新生儿低血糖。

13)预防接种:几乎所有的免疫接种制剂均被FDA划为C类。孕妇及接种后3个月内可能妊娠的妇女不应接种活病毒疫苗和活菌苗。

①乙型肝炎灭活疫苗:C类,孕期可用。

②甲肝灭活疫苗:C类,动物实验未见不良影响,对胎儿安全性的研究未见报道。

③狂犬病疫苗:C类,灭活疫苗,有报道,孕期使用后未见新生儿畸形率增加。孕期用于接触后的预防接种不是禁忌。

④风疹病毒疫苗:C类,活疫苗。孕期及孕前3个月应避免接种。但对于接种本疫苗后3个月内妊娠者,不必常规终止妊娠,在对患者详细解释及在孕妇自愿的情况下可继续观察。

如果孕期有下列传染病风险者,可以使用霍乱,甲肝,乙肝,麻疹,腮腺炎,流感,鼠疫,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破伤风,白喉,伤寒,水痘和黄热病的疫苗。

14)酒精:干扰胎儿胎盘循环导致胎儿缺氧,损害胎儿脑组织,其代谢产物乙醛有致畸作用,常致流产及胎儿酒精综合症。

15)吸烟:可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流产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等,还可致子代体格及智力发育障碍。

16)咖啡因:研究表明每天喝>7-8杯咖啡可致死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及自发性流产。口服小剂量咖啡因(约1杯左右)没有致畸作用。

参考文献:

[1]史亦丽,张继春.种药物妊娠期安全等级检索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梁慧.MIMS中国药品手册年刊/[M].香港:美迪医讯亚太有限公司,:A40-A53

[3]中华医学会主编.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院妇科是深圳市妇科医疗行业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亚专业学科最齐全的科室。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专业科室。

                深圳市同行业唯一“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深圳市优势医学重点学科群妇科带头单位

                医院唯一妇科领先学科

                深圳市唯一妇科品牌学科

                深圳市妇科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制定单位

妇科设有第一门诊部、第二门诊部、龙华病区门诊部三个门诊单元,每年诊治门诊患者近30万人次。设有妇科一病区、妇科二病区、妇科龙华分院病区三个住院病区,每年收治住院患者余人次,其中各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近例。每年完成各类妇科大中型手术余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shoubang.net/llgryy/7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