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上)
导尿术
导尿术:
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
目的:
(1)解除尿潴留
(2)采取不污染的尿液标本作检查
(3)测定残余尿
(4)测定膀胱冷热感、容量、压力
(5)注入造影剂或药物帮助诊断或治疗
方法:
手术者站立患者右侧,戴无菌手套,用无菌水或苯扎溴铵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导尿管前端沾无菌润滑油,左手执阴茎(如为女患者,则术者左手拇指及示指分开小阴唇显露尿道口),将尿管插入膀胱,直至导尿管有尿液流出。
什么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如何预防呢?
1
(一)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二)预防控制措施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置管后预防与控制措施下期推送,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