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学福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无尽的科研事业讲

年,鲜学福院士在办公。申勇摄人物名片鲜学福: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他是我国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攻克了近距离开采保护层抽放瓦斯的世界性难题,使我国最早实践了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发及瓦斯抽放技术。他在国际上首次完整地建立煤层瓦斯渗流理论,为煤层开采时瓦斯运移、富集、涌出的预测及抽放技术的改进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创新提出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采的路径,指导实施世界首次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地位。93岁的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鲜学福,是我国煤层瓦斯(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矿山安全技术领域专家。“国家的支持,深感无以为报,唯有用功读书”见到鲜学福前,记者给他发过三页纸的采访提纲。等到见面收到这份提纲时,纸张的正面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回答;而背面,则是密密麻麻、反复推导演算的数学公式。“习惯了,顺手拿来手边的纸,就想写写数学公式。”鲜学福说,直到今天,他最大的爱好依然是翻看数学书籍,求解数学公式……深爱数学,但为什么选择献身煤矿事业?原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工业化需要能源支撑,急需采煤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那时候只有一个信念,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年,鲜学福决定放弃心爱的数学专业,重新报考大学。最后,他被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录取。当时,我国的采矿科学事业几近空白,采矿手册和教材大多是外文书籍。为此,鲜学福学习多种外语,阅读学习了大量书籍,并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对鲜学福而言,国家的支持是让他坚定前行的最大动力。鲜学福回忆:“那时候,为了鼓励我们做科研,国家每个月给每个学生5元钱补贴。国家的支持,深感无以为报,唯有用功读书!”在河北井陉煤矿做毕业论文的那10个月,鲜学福至今记忆犹新:每天从地上到地下的运输车只有往返两趟,鲜学福每次在地下要待足8个小时,食物只有两个大馒头,头顶的探照灯只能照亮周围小小一圈,其余都是黑暗……在这样的环境里,鲜学福完成了矿井方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并且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年,鲜学福以优等毕业生的身份,从北京矿业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工作,开启了他一生的科研事业。如今,常有人邀请鲜学福出席科研论坛,但与矿业无关的,他一概谢绝;与本专业无关的话题,他总以谦逊的态度讨教求解;如果要做学术报告,涉及的相关数据会反复核实,同一报告不会讲两遍;许多人邀请他创建院士站,他谦辞不受,始终只有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纯粹地做一件事,就是最大的快乐”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在鲜学福的倡议下,全家五口围坐客厅,每人捧一本书阅读,那是女儿鲜晓东难得的与父亲相处的闲暇时光……“父亲的心思都扑在教育与科研事业上。”鲜晓东回忆道:他总是早早离开家门,7点15分就到学校工作,休息日也喜欢待在书房里,从清晨坐到夜幕降临,几十年来,日日如此……在鲜学福心中,“纯粹地做一件事,就是最大的快乐。”年,鲜学福来到重庆大学执教。在校园里,鲜学福心无旁骛地学习理论知识。有一天,鲜学福听说重庆大学图书馆在清理旧书,立即请两个人去挑了两担旧书回来……这些旧书,大都是俄文专业书籍。鲜学福怕学生们看不懂俄文,就把这些旧书重新整理了一遍,将重要内容翻译并摘抄下来。直到如今,鲜学福还保持着摘抄的习惯,每日都会阅读《中国科学报》和最前沿的科研文章,并将其中优秀的学术观点摘抄在他的笔记本上。这样的笔记本,鲜学福有近60本,垒了半米高,静静地摆放在办公室的窗边……“科研的乐趣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科研的道路上,鲜学福始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shoubang.net/ffllgr/10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