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患者尿道口不用消毒剂消毒,可以吗?困扰大家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话题讨论
尿道口护理用什么来做?
话题自于某护理论坛
zyl***的求助帖:那么,临床工作中,尿道口护理是用消毒液好还是用灭菌水好呢?请看站友的回复:
Coffe**:先温水清洗,然后用盐水稀释的碘伏消毒,具体的浓度也没作要求。在这也请教下大家,什么比例比较合适啊?fa***:尿道口消毒应该用0.2%新洁尔灭,没有刺激性,效果挺好。碘伏用于尿道口病人会不舒服,0.5%的碘伏浓度高,不应用于尿道口粘膜,必须稀释,加一半多的生理盐水配成0.3%以下浓度要好一些。医院药剂科有一种会阴消毒剂,更专业,效果也更好,推荐使用。看了以上回复,可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不过呢,这些困惑临床护士很多年的问题如今终于可以从《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一书中找到答案了。
No.1
尿道口为什么要进行清洁消毒?
主要是为了预防尿路感染。
导尿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插管过程中有损伤尿道的可能性,从而使细菌侵犯尿道黏膜而致感染;另外,留置尿管后,尿道或肛门周围细菌可沿着导尿管的外壁进入尿道。当引流装置密闭时,导尿管与尿道之间的黏液鞘是细菌进入膀胱的主要途径。
此外,尿道口附近定植的致病菌是此后发生菌尿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能阻断这些途径,或者采取措施减少尿道表面细菌数量,均可能预防菌尿的发生。因此,对留置导尿患者需要进行尿道口的清洁消毒。
No.2
尿道口该进行清洁还是消毒?
不需常规消毒,保持尿道口清洁即可。
研究认为,消毒液对皮肤与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有时会引起局部皮肤与黏膜红肿,反而会破坏皮肤与黏膜的完整性,因此,使用各种消毒液每日消毒尿道口,不但不能预防逆行尿路感染,还可能增加逆行尿路感染的危险。而清水护理尿道口无刺激性,不会出现消毒液刺激造成的皮肤过敏、感觉不适,同时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美国医疗机构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预防策略(年版)中推荐取常规卫生措施,无须用抗菌溶液清洗尿道口区域。
No.3
应选用何种清洁消毒剂?
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溶液、乳霜或软膏清洁消毒尿道口、会阴区和导管表面。
专家共识推荐:对留置导尿管患者,不需要常规使用消毒剂,只需每天洗澡或使用清水/生理盐水/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周围区域和导尿管表面保持局部的清洁卫生。
No.4
尿道口清洁消毒一日需几次?
目前国内常规的做法是使用消毒液每日消毒尿道口1~2次。但研究发现,每天进行两次尿道口及导尿管的清洁消毒,也只能保持短时间的相对无菌。
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患者留置尿管后,常规清洁(如每日洗澡或淋浴过程中对外阴表面进行清洗)即可。
No.5
局部日常清洁方法包括哪些?
会阴部护理包括清洁会阴部及其周围皮肤。清洁时,遵循从会阴部向直肠方向擦洗(从前先后)原则,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清洗方式:最好采用淋浴,用温水冲洗,如果无淋浴条件,可以用盆代替,但应专盆专用;清洗前先洗净双手。
清洗顺序:
男性从大腿上部、阴茎头部(尿道外口)和体部、阴囊部、肛周。
女性从大腿上部、阴唇、尿道口和阴道口、肛周。清洗外阴时,水流和手的运动方向都应该从前向后。
提醒:应避免局部日常清洁过度。因为过度清洁会破坏会阴皮肤表面的保护组织,打破局部的酸碱平衡而失去自洁作用,更容易发生感染。
No.6
大便失禁患者如何清洁消毒?
大便失禁是长期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主要风险因素,94%的尿路感染者有大便失禁。根据CAUTI的感染途径,大便失禁后应清洁并消毒会阴部、尿道口、肛周、外露尿管表面,防止病原体污染导尿管外壁,并移行至尿道;同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