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宝宝尿液有这2种颜色是最危险的

尿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里面却隐藏着重要的健康信号。

●宝宝尿黄偏少,是“上火”了吗?

●最近无故发热,一尿就哭,有什么问题啊?

今天,我们就从“一泡尿”来说说宝宝的健康真相。

什么样的尿是正常的?

通常情况下,宝宝的尿液会呈现淡黄色或者深黄色,颜色透明清亮,孩子在小便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任何的不适感。

年龄越小的孩子,排泄代谢会越旺盛,所以尿量和次数会比较多。

新生宝宝,约80ml左右,每天尿4~5次;

6个月以内,约为~ml左右,每天尿20~25次;

1岁~3岁,约为~ml左右,1岁的宝宝,每日尿15~16次,2~3岁的宝宝,则是每天会大概10次左右。

还是那句话,自己孩子和别家的肯定不同,受到每日的饮水量、气温高低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宝宝的尿量都会有差异。

只要孩子精神状况、尿液的颜色在正常范围内就不用担心了。

01

尿液色号千千万

家长要学会辨别

一泡完美的“尿尿”,在颜色甚至味道上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完美的尿尿到底长什么样?让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

放心黄——浅黄色、亮黄色

在尿黄素(维生素B2)和水的完美搭配下,正常尿尿呈淡黄色,无明显臭味。

如果有时候尿的黄色太亮,可能是因为孩子最近吃多维生素了,维生素太多身体代谢不了的话,就会渗透到尿尿中提高尿液的亮度,跟上火无关哦!

7种异常色号

除了正常色号,局长今天重点介绍的是那些红橙蓝绿,堪比彩虹的“怪”色。

因为这些奇怪色素的乱入,误导了妈妈们对尿尿健康程度的判断。

色号NO.1西瓜红

宝宝尿出如血般诡异的颜色,大部分妈妈看到后都会比较惊慌!

淡定!比如给孩子吃红色的火龙果、甜菜,紫红色的黑莓、桑葚,家长都要做好迎接红色尿尿的准备——

因为这些水果中的红色素,都是尿的染!色!剂!

排除了食物的原因后,再看看宝宝近期有没有吃药。

如果吃了某种抗生素,比如利福平、非那吡啶、异烟肼等也会让尿尿变红。

生理性损伤、尿路感染、炎症、凝血因子缺乏、接触毒性物质、异常的免疫系统等都有可能引起宝宝出现血尿现象。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尽快带宝宝就医检查血常规,让医生判断是哪种原因导致的。

另外,新生儿或小婴儿出现血尿多数是由于先天性的尿路畸形,有相当一部分宝宝在剧烈活动后或发烧时可出现暂时性血尿。

危险信号:排除了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后,妈妈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真尿血了。这种情况需要医院做尿常规+红细胞检查。

色号NO.2甜美橙

如果哪天发现宝宝尿“橙汁”了,别慌!稳住!同样可能是“食物颜料”惹的祸。

比如给孩子吃了胡萝卜,胡萝卜里的β-胡萝卜素就是一种橙色颜料,它能把一泡平淡无奇的尿尿伪装成“鲜橙汁”。

除了食物,各种消炎药、止泻药也有同样的染色功能,能把尿尿染成橘黄色。

另外,喝水少了,尿液也会变成“浓橙汁”,喝点水稀释后,下一泡尿颜色就会变浅了。

危险信号:如果宝宝眼白发黄,同时伴有橙色尿,可能是肝功能受损的信号,医院进行尿常规检查。

色号NO.3蓝莓蓝、芦笋绿

如果看见孩子正在哔啦哔啦地“放绿水”,妈妈恐怕脸都吓绿了吧?

“芦笋”和“蓝莓”要是能看见你如此惊慌失措的面孔,恐怕要得意死了,因为这种惊悚事件多数出自它们的手笔。

芦笋和蓝莓中都含有神奇的花青素,花青素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是绿色或者蓝色的,芦笋或蓝莓吃多了,花青素的染色效果就在尿中体现出来。

另外,注射亚甲蓝针剂或使用利尿剂氨苯喋啶、美蓝、靛卡红、木馏油、水杨酸后,也可能会出现蓝绿色尿液。

危险信号:原发性高血钙、维生素D中毒、霍乱、斑疹伤寒患者可出现蓝色尿液。

色号NO.4巧克力棕

除了少喝水,吃多了黄豆、红豆等食物,也有可能使淡黄色的尿尿变成深棕色。

如果在饮食上找不出罪魁祸首的话,妈妈就要回顾一下宝宝最近有没有进食这些药了,比如抗疟疾药物,抗生素甲硝唑和呋喃妥因,以及肌肉松弛剂。

危险信号:如果孩子尿“酱油”了(深棕酱油色),可能是严重疾病,比如溶血病、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等造成的,需要马上看医生。

色号NO.5蜂蜜黄、深黄色

很多宝妈看到宝宝尿变黄了,就认为是“上火”。事实上,现代医学里没有“上火”这个概念。

这种色号的尿大多可以通过增加液体摄入量进行改变,六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增加母乳喂养量;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可适当补充水分。

危险信号:如果宝宝在排尿时哭闹,补充液体后尿色无改善,可能就是尿路感染了,需要及时看医生。

色号NO.6乳白色、透明

水喝多了,冲淡了尿黄素,淡黄色的尿就会变成透明色。

这种情况下,减少喝水量就能帮助尿液恢复正常色。

但如果宝宝的尿是浑浊的乳白色,啥也别想了,医院查查,排除尿路感染和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蛋白尿是肾脏滤过膜出现变异导致的,属于肾炎的一种。如果不严重,家长可采取定期尿常规检查+医生指导来缓解病情。如果尿液蛋白质含量过高,则一定要遵医嘱进行治疗。

看懂尿常规报告单

尿常规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医院的尿常规报告单格式不同,但其内容大同小异。

一般来说,左侧是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右侧是具体数值及参考区间,方便我们进行对照。

尿常规报告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指标是:尿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

危险信号:大量或频率较高的乳白色尿尿可能是前列腺炎、淋病、肾盂炎、尿道炎、膀胱炎、肾结核等导致的。

色号NO.7激情泡沫

宝宝憋尿太久,尿得太急,就会出现泡沫尿,这种情况不需要特别处理。

但是,如果尿尿经常有泡沫,而且泡沫久久不散,就要注意了,可能是蛋白质惹的祸。

危险信号:宝宝肾功能出现问题,会将本该保留的蛋白质“漏”到尿里,医院做个尿常规检查,如有可疑情况再进一步做24小时尿液检查。

*如果图片中的指标出现异常,要立即找医生复查!

警惕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小朋友的常见病,2岁以下宝宝的发病率尤其高,女宝宝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宝宝,约为3~4倍。

尿路感染常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宝宝除了无故发热这一明显症状外,有以下异常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频繁更换尿布,但每次尿量不多;

●已能控制小便,但又出现排尿不可控;

●宝宝的阴部出现尿布疹,尿布上有臭味。

一不小心中招了怎么办?

为了筛查,医生会建议进行尿常规检查。如果宝宝感染情况较重,需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照医生指导下用药。

宝宝服药后,尿痛、尿急等症状会很快消失,尿化验也会逐渐正常。这时,不要擅自停药,以免反复发作,导致慢性尿路感染。

夏天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宝宝易患尿路感染,这与宝宝的生理特点分不开。预防尿路感染,需做到:

●勤换纸尿裤,已经戒了纸尿裤的宝宝们,可以穿透气性强的棉质内裤,让宝宝的屁屁保持清洁,防止细菌繁殖;

●多喝水,可使宝宝尿量增多,利于冲洗尿道,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

●千万别憋尿,及时排出产生的尿液,就能减少细菌滋生。上了幼儿园的宝宝,有尿一定要跟老师说,千万别憋尿。

爱心大姐

让您家事无忧!

油价再涨,物价再涨

爱心大姐的服务质量也在涨

但是收费没涨!!!

找家政就找爱心大姐

小程序下单即用即走

↓↓↓

也可以长按图片

识别添加小程序

↓↓↓

爱心大姐服务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shoubang.net/yqllgrdyy/4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