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阳光康复中心施娟等曾经抽取于年9月—年12月就诊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76例,对其进行了关于应用间歇导尿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间歇导尿的影响因素(n=76)
上表显示,大部分脊髓损伤者对尿路感染的原因存在误解,92.1%的脊髓损伤者不同程度的认为采用清洁间歇导尿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85.5%的脊髓损伤者认为间歇导尿比留置导尿更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拒绝采用间歇导尿。因此,消除脊髓损伤者的顾虑和担忧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留置尿管所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如尿路感染、尿道狭窄、附睾炎、阴茎阴囊脓肿或瘘、膀胱和肾结石及膀胱肿瘤等,并且长期留置尿管加大了上尿路功能损害的风险。长期留置导尿易损害尿道黏膜,降低其免疫力,还会使具有抗菌功能的前列腺液流入尿道受阻,引起尿路感染的概率达90%以上。
而间歇导尿可有效地排空膀胱,减少残余尿量。研究表明,膀胱残余尿量与尿路感染呈正相关。这与膀胱的过度膨胀导致膀胱壁血流减少,从而容易引起细菌感染有关。
Turi等对比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两组患者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肾盂肾炎的患病率分别为5.0%和25.0%,附睾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5%和7.0%,尿脓毒症分别为0和5.0%;认为间歇导尿较留置尿管更安全,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护士可以向脊髓损伤者讲解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管理方法,大量文献均认同早期间歇导尿是脊髓损伤者首选的最安全的排尿方式,在维持膀胱良好顺应性和预防上尿路功能损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年Lapides提出,间歇导尿应严格掌握间歇时间,避免膀胱过度膨胀,即使患者在导尿时带入少量细菌,膀胱仍保持一定的抵抗力,不会造成感染。通过对间歇导尿综合疗法和留置导尿及常规护理比较,前者建立反射性膀胱明显多于后者;尿路感染、损伤、因排尿障碍再次入院者明显少于后者。
间歇导尿不仅是为了恢复膀胱的功能,更主要的使膀胱有规律地贮存和排出尿液,并能免除留置导尿的不便并显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施娟,周月秀,陆静,等.社区脊髓损伤者应用间歇导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上海护理,,12(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