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大肠埃希菌多见。
(二)感染途径:上行感染最常见。
(三)易患因素:①尿路梗阻。②膀胱输尿管反流。③机体抵抗力降低。④性别和性活动。⑤医源性因素等。
二、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主要表现尿频、尿急、尿痛,一般无明显全身感染症状。
(二)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泌尿系统表现尿路刺激征、腰痛,肾区叩击痛等。
(三)慢性肾盂肾炎:全身及局部症状不典型,多数病人有急性肾炎病史。
(四)并发症。
三、辅助检查
1.尿常规白细胞尿对尿路感染诊断意义较大;白细胞管型对肾盂肾炎有诊断价值。
2.尿细菌学检查:诊断的主要依据。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含菌量≥/ml为有意义细菌尿;~为可疑阳性;<可能为污染。
3.其他:血常规、B超、X线等。
四、治疗要点:在未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应选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常用的是喹诺酮类或复方磺胺甲噁唑。
1.急性膀胱炎:抗生素治疗,连用3天。
2.肾盂肾炎:抗菌素治疗疗程10-14天。
五、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休息。多饮水,每天饮水ml/d以上,勤排尿,达到冲洗尿路的目的。
2.用药护理:口服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缓解症状;症状明显者给阿托品、普鲁本辛等抗胆碱药。
3.病情观察。
4.正确采集标本:向患者解释检查的意义和方法;在应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生素5天之后留取尿标本;尽量取清晨第一次(需在膀胱内停留6~8小时以上)清洁、新鲜的中段尿送检;取尿液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先清洁外阴、包皮、消毒尿道口,再留取中段尿,标本需要在1小时送检,或冷藏保存;尿液标本中勿混入消毒药液,女性患者应注意勿混入月经或白带。
5.健康教育。
习题
1.肾盂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真菌
B.厌氧菌
C.粪链球菌
D.葡萄球菌
E.大肠埃希菌
2.肾盂肾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A.血行感染
B.淋巴道感染
C.上行感染
D.下行感染
E.直接蔓延
3.一般不出现高血压的是
A.急性肾盂肾炎
B.慢性肾盂肾炎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E.慢性肾小球肾炎
4.符合急性肾盂肾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是
A.尿镜检见大量红细胞
B.尿镜检见大量白细胞
C.尿蛋白强阳性
D.血尿素氮升高
E.血肌酐升高
5.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的可靠依据是
A.反复发作超过半年
B.大量蛋白尿
C.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
D.血尿
E.肾盂肾盏变形或双肾大小不一
6.肾盂肾炎患者在细菌培养未有结果之前应首选
A.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
B.对革兰阳性球菌有效的抗生素
C.广谱抗生素
D.抗结核药
E.抗真菌药
7.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程一般为
A.1~4天
B.4~8天
C.10~14天
D.14~18天
E.18~22天
8.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低钠饮食
B.低蛋白饮食
C.低脂饮食
D.多饮水
E.导尿
9.鼓励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多饮水的主要目的是
A.补充血容量
B.降低体温
C.防止肾功能损害
D.保证生理需要量
E.促进细菌、毒素排出
10.肾盂肾炎患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A.避免导尿
B.避免劳累
C.保持外阴清洁
D.正规应用抗生素
E.多饮水、勤排尿
11.女患,28岁,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2日,为明确诊断应首先检查
A.阴道涂片检查
B.膀胱镜
C.肾脏B超
D.血常规
E.尿细菌培养
12.女患,30岁,突发寒战、高热伴尿频、尿急、尿痛,查:右肾区叩击痛(+),无水肿,尿白细胞(++),红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肾结核
D.肾结石
E.肾癌
13.女患,28岁,反复发作尿频、尿急、尿痛,肾区叩击痛(+),下列健康指导错误的是
A.多饮水
B.勤排尿
C.忌盆浴
D.注意个人卫生
E.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答案
1.E2.C3.A4.B5.E6.A7.C8.D9.E10.E11.E12.B13.E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