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尿路感染,轻者可引起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重者为急性肾盂肾炎,除有明显的膀胱炎症状外,还可有腰痛、发热、寒颤等全身症状。
1.下尿路感染时,孕妇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有时还有血尿等症状。
2.下尿路感染如不积极治疗,细菌可侵入输尿管及肾盂,产生上尿路感染。
3.上尿路感染产生肾盂肾炎,有的甚至产生急性肾盂肾炎。
4.患急性肾盂肾炎时,孕妇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颤、高热、腰痛等,治疗此症时会大量用药,若继续妊娠胎宝贝可能发生畸形,或导致先天性疾病等。
5.急性肾盂肾炎可诱发妊娠中毒症,造成胎宝贝早产、体重下降、甚至死亡等。
6.即使分娩成功,仍会继续影响母婴,甚至导致母亲的肾功能衰减。
3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治疗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尿路感染治疗有两个不同点:用药必须安全、副作用少,这使选药范围大大受限;妊娠期预防治疗必须密切随诊。
在治疗妊娠期尿路感染中,依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积极抗感染治疗是关键,因此抗生素的选择及合理应用尤为重要。抗生素的选择既要考虑药物有效性及低耐药性,更要考虑避免对孕妇和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无毒性和致畸性的药物。使用抗生素前应先行尿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参考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关于抗生素在妊娠期应用的危险性分类,依次分为A、B、C、D及X类,尽可能使用A类和B类药物。
1、β内酰胺类:杀菌性抗生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具有低毒性以及极低的致畸率或胎儿中毒风险,怀孕期间可照常使用,属于B类。其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至今还未发现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可用于妊娠全过程。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例如氨曲南和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可穿过胎盘,在胎儿体内达到高血药浓度。如果强烈需要,可以在妊娠期间使用。
2、磷霉素:杀菌性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此类药物几乎完全由肾脏排泄,在尿液中可保持高浓度,尤其适用于下尿路感染的治疗。目前的研究表明,磷霉素是安全的,属于B类。
3、呋喃妥因:属于B类。为抑菌性抗生素,可改变细菌的糖代谢。此类药物出现的最高浓度在泌尿道,血药浓度较低。呋喃妥因在妊娠晚期禁用,其可导致新生儿红细胞溶解,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
妊娠期女性泌尿系感染的处理流程
妊娠期抗菌药物安全性一览表
3预防:6个好习惯远离尿路感染1.多饮水:尿路冲洗。准妈妈患尿路感染之后,应该多喝水、勤排尿。每天至少喝水~毫升,每隔2~3小时排一次尿。大量尿液的冲洗可以清除部分细菌和炎症分泌物,是治疗尿路感染的重要方法。
2.饮食禁忌:患尿路感染后,准妈妈要格外注意饮食,辛辣食物会加重尿路刺激症状,使排尿更加困难,要少吃;
3.勤清洗:睡前、便后用温水清洗下身。清洗顺序应先洗外生殖器,后洗肛门,避免交叉感染。夫妻双方均应养成每晚清洗的习惯,毛巾、水盆、脚布应分开,洗脚与洗外阴的毛巾也应分开。
4.节制性生活:频繁或不洁的性生活会导致尿路感染。特别是原有尿路感染病史的孕妇,孕期最好避免性生活。有条件的话,房事前男女双方都应先洗澡,或者用温水清洗下身。房事后女方应排空膀胱,可起到冲洗尿道,减少感染的作用。
5.不憋尿:过度憋尿会造成尿液浓缩而刺激膀胱粘膜,导致发病。
6.侧卧:怀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在仰卧位时压迫双侧输尿管,使尿液停留而易于感染。取侧卧位,特别是左侧卧位时,可解除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不仅利于尿液通畅、预防尿路感染,而且对增加胎儿血液供应量也有益。
7.宽松:裤子要宽松,太紧的裤子会束压外阴,使得细菌容易侵入尿道。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对输尿管的压迫。
8.及时就诊:医院诊治,切勿拖延以待自愈。急性期一般在1周内应卧床休息。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或病后休息不好会导致感染复发和转变为慢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