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6日是世界的第六个遗尿日,遗尿问题经常被低估,但他给患病儿童的危害巨大,可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冯晓纯教授认为除小儿遗尿外其他能引起小儿排尿异常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保护儿童健康,我们一直在路上。
尿从肾脏形成以后,经过肾盂和输尿管流入膀胱。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容量时,兴奋膀胱壁神经感受器,产生冲动,冲动经骶髓排尿中枢传入大脑皮层而产生尿意,继而大脑皮层中枢发出冲动致膀胱逼尿肌收缩而引起排尿。正常的排尿需有健全的排尿机构和完整的神经支配。如两者其中之一有病变,即可引起排尿异常。小便异常,常见尿量异常、尿质异常、排尿异常三类证象。
一、尿量异常
儿童尿量个体差异较大,新生儿生后48小时正常尿量,一般每小时为1~3毫升/kg,1-2个月为-ml/天,1岁为/ml/天,3岁为-ml/天,5岁为-ml/天,8岁为-ml/天,14岁为-1ml/天,大于14岁为-1ml/天。学龄儿童每日排尿少于ml,婴幼儿少于ml为少尿。
1.尿量增多
生理性因素有喝水过多,饮酒、饮茶、输液、服用利尿剂或进食有利尿作用的食物。病理性因素有糖尿病、尿崩症、肾病等。
2.尿量减少
生理性因素有孩子活动量较大,出汗多。病理性因素有孩子着凉,呕吐、腹泻等。
二、尿质异常
1.尿浊
尿浊是指小便混浊,白如泔浆的症状。引起尿浊的常见疾病有丝虫病、肾痨、精浊、肾系癌瘤,小儿外感或内伤,胸腹部创伤或手术等亦可导致尿浊。
2.尿血
尿血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超过正常。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者称为镜下血尿;肉眼即能见尿呈“洗肉水”色或血样甚至有凝血块者称为肉眼血尿。
2.1泌尿系统疾病。血尿95%以上是由于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其中以肾小球疾病、肾囊肿、结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结核、肾盂肾炎、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及肿瘤(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肿瘤)最为多见。
2.2全身性疾病。(1)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丝虫病;(2)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4)心血管病:如急进型高血压病、肾淤血、肾动脉栓塞、肾梗塞。
2.3物理化学因素。如食物过敏、放射线照射、药物、毒物、剧烈运动后等。
三、排尿异常
1.小便频数
小便频数又称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增多,有急迫感而无疼痛的一种病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最高。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
2.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又称癃闭;尿闭。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患。病情轻者涓滴不利为癃,重者点滴皆无称为闭。引起小便不通的疾病有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道结石、尿路肿瘤、尿道损伤、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
3.小便涩痛
小便涩痛是指小便排出不畅,尿道疼痛。一起小便涩痛的疾病有尿路感染、包皮手术等。
4.余沥不尽
余沥不尽指小便之后,滴沥不尽。引起尿余沥不尽病症有膀胱的结石,膀胱肿瘤、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
5.小便失禁
小便失禁指患者丧失排尿自控能力,尿液会不自主的流出。引起小便失禁的疾病有盆腔或尿道手术、脊髓外伤、脊髓肿瘤等。
6.遗尿
遗尿又称尿床,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夜间遗尿的儿童中,男孩是女孩的2倍。
四、家长须知
如您的孩子可能患有排尿异常的问题,请不要自行处置,医院就诊,关爱孩子健康,从你我做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