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与商永远密不可分,商人想方设法讨好监管

引言

对经济而言,富豪榜上不断出现新面孔或许是个好兆头,但前提是他们都属于“好富翁”,而非发迹于经济学家所说的“寻租行业”这些行业通常包括建筑、房地产、博彩、采矿、钢铁、铝、其他金属制造业、石油、天然气,还有其他主要依赖从地下开采自然资源的大宗商品行业。

这些行业竞争的核心,往往在于如何在这些自然资源所代表的国家存量财富中分一杯羹,而非如何以创新方式创造新的财富。因此,为了获取有限的资源,并最大限度地从这些资源中赚取利润,竞争者必须想方设法讨好监管者、争取政客的支持。必要时,行贿是不可避免的手段。

为了对这种资源性财富做个粗路的定性判断,我将腐败高发领域富豪拥有的财富与整个国家富豪的财富总量做比较,由此便可得到“坏富翁”所占毫无疑问,这个“坏富翁”的概念会让许多依靠诚信经营的房地产和的财富比例。石油业大享蒙冤,但即便在某个国家这些行业确实清白,他们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有限。

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因为这些行业本身缺乏生产性,也是因为大宗商品的固有价格波动伤及经济的稳定性。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自然可以假设其他行业亿万富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但是按照我对“好富翁”的定义,担得起这个称号的富翁,要么是通过生产活动为经济增长做贡献,要么是生产出更好的商品来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智能手机或汽车。

这些良性行业包括高科技、制造业、医药业电信、零售、电子商务和娱乐业等,因为它们最不可能引发民众对财富创造的怨愤。需要澄清的是,我并不认为这些结果像信贷或投资增长以及贸易账户等数据那样属于硬数据。以系统方式解读亿万富翁排行榜,只是种补充。

它可以说明,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到底是公众喜闻乐见的“清洁”产业,还是极有可能引发民众愤怒的“脏”产业。“好富翁”与“坏富翁”之间的力量对比瞬息万变。在过去的15年这种均衡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3个轮次的转变。在年互联网泡沫鼎盛时期,科技领域诞生的亿万富翁人数远远超过能源大亨人数,比例约为3:1。但10年之后,随着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能源大亨的人数一举翻身,达到科技富豪人数的3倍。

年,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再次扭转实力对比,科技富豪人数再次反超能源大享。在全球亿万富翁中有人来自科技领域,有78人来自能源产业,双方比例约为いSN自此以后,人们对“好富翁”概念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shoubang.net/nllgryy/1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