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一场世界级的医学盛会——第十届世界儿科感染性疾病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会上发布了《中国儿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行动计划(-)》
吹响了向抗生素滥用“宣战”的军号!
▼
这次大会吸引了70多个国家多人出席,其中国外的儿科专家就有余人。
在全球儿科专家的注视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等8家全国机构联合发布了这项“狙击”儿童抗菌药物滥用的行动计划,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带来明显改善。
在内地,孩子感冒发烧了,买些消炎药或者直接带孩子去打吊瓶,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老百姓口中的消炎药、抗生素,统称为抗菌药物,是对抗细菌感染的强有力武器。由于儿童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居多,所以儿童也是使用抗菌药物最多的群体。
但很多人不知道,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
而对付感冒这类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很多人都在错误地滥用抗菌药物。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滥用可能给人体带来副作用,比如导致体内微生态和机体免疫稳态失调,并与过敏性疾病发生有关。
而最严重的后果则是令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不断变异,令抗生素不再对它有杀伤力。尤其是一些耐药性超强的“超级细菌”,已经成为全球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与国外比较,我国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存在5大问题:
6大行动筑起滥用的防线
针对这些问题,此次发布的《中国儿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动计划(-)》提出:争取5-10年,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状况,遏制细菌耐药的发展。
具体包括——
①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在医疗机构及全社会宣传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②建立全国儿童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监测网络。
③医院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
④加强感染科的基本建设,并对全体儿科医务人员完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⑤提高全社会对合理用药的认知度。
⑥开展细菌(尤其是血液感染分离的细菌和严重感染分离的细菌)耐药相关研究。
专家也指出,对于抗生素,我们既不能滥用,也不能妖魔化,一味地抵制,真正需要的时候还得用,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使用。
”机遇!中医药防治感染具有多种优势
为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挑战,我国提出的方案包括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新型抗生素的研制、中药替代抗生素研究三个方面作为对策应对。
中医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有几千年的历史。从东汉张仲景留下的《伤寒杂病论》就有具体的治疗方法,中药参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一定优势。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策略是祛邪、扶正,不仅仅是抑杀病原体,同时是调节机体提高机体抗疾能力,还可以防止耐药性的发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清热解毒并有抗炎作用的中药,供参考。
板蓝根
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它对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鱼腥草
主治肺炎、肺脓肿、泌尿系感染、痢疾、乳腺炎、肾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外用于毒蛇咬伤和疖痈等。它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镇痛、止血、镇咳、利尿等作用。
金银花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脓肿、急性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细菌性痢疾、疖、痈、丹毒、子宫糜烂和外科感染等。
黄连
具有清热去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结肠炎、急性结膜炎、口疮、疖、痈、吐血、消渴和烧伤等。对一些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和滴虫有杀灭作用,此外尚有降压作用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黄芩
主治急性和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痢疾、急慢性肠炎、胎动不安、疖、痈、烧烫伤、上呼吸道感染和预防猩红热等。此外尚有解热、镇静、降压、利尿、利胆和保肝等作用。
柴胡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肝炎、胆囊炎、月经不调、脱肛等。并有解热、镇静、降压、镇咳的作用。
蒲公英
实验证明,蒲公英煎液有广谱抑菌和明显杀菌功效。它对急性扁桃体炎、结膜炎、尿路感染、乳腺炎、气管炎等均有疗效。生食效果更佳。
马齿苋
凉拌生吃马齿苋或煎水服,对急性肠炎、乳腺炎、肾炎水肿、痔疮出血等都有治疗效果,特别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用大剂量鲜马齿苋捣汁冲服,效果极佳。
山楂
药理研究证明,山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经常食用能防治由这些致病菌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及其它器官组织的感染性疾病。
大青叶
主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肠胃炎、急性肺炎、丹毒、黄疸、痢疾、口疮等,对多种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有杀灭作用。
连翘
主治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疠、小便淋闭等症。可抑制伤寒等多种细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