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天都要排尿,
但是大部分人排完就完事了,
从来都没有观察过自己的尿液。
其实,看似平平无奇的尿液,
实则隐藏着很多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尿液的颜色、气味、量、频次,来解读自己的健康状态:
一、颜色
正常、健康的尿液是浅黄色的,且无沉淀物和浑浊的现象,就像沏的第一杯绿茶。但尿液也并非墨守成规,有时候水喝多了可能会变成透明色或无色;而如果汗出多了,则会变成像啤酒的颜色。
还有一些十分诡异的尿液颜色,他们又代表了身体的什么异常呢?
1、乳白色:丝虫病、腹腔淋巴管结核
这种颜色的尿液被称为“乳糜尿”,外观呈乳白色牛奶样,多见于丝虫病、腹腔淋巴管结核、肿liu压迫胸导管等。
2、褐黄色:缺水
当发现尿液呈现褐黄色时,最常见的原因是身体缺水。尿液中的色素比例决定了尿液的颜色,当摄入的水分不足时,色素比例会增高,则尿液会呈现褐黄色。
3、橙色:尿路感染、肝胆疾病
尿液偏橙色时,可能是尿路感染引起炎症,或是肝胆系统的疾病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是,食物、药物代谢也会导致颜色发黄,如维生素b、胡萝卜。如果超过2周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尽早到泌尿科检查一下。
4、淡红色:尿血、前列腺疾病、肿liu等
出现淡红色尿液的可能性有很多种,例如尿血,也可能是肾病、肿liu、尿道感染或前列腺疾病等问题的征兆,甚至可能是铅或汞中毒的表现。当然,也可能什么事也没,如果是吃了很多的甜菜、蓝莓、火龙果,尿液也有淡红色的可能!
5、糖浆色:严重脱水、肝脏问题
一旦尿液呈现棕色,即与糖浆的颜色相近时,表明你的身体正在严重脱水的状态,必须要立即为身体补充水分。
6、酱油色:肝炎、肾病、血红蛋白病
尿液与酱油色相近,是由于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游离血红蛋白。患有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肾脏挤压伤等患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有时睡醒起床,尿液会由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而呈现酱油色。
7、蓝色、绿色:遗传病、细菌感染、食物色素
蓝色或绿色的尿液是很少见的,正常的情况下是食物中含有的色素随尿液排出。另外,不排除是罕见的遗传病、细菌感染尿路引起的。
8、紫红色:严重泌尿感染
曾经有一位高龄女患者,长期留置尿管,检查出尿菌,出现了紫红色的尿液。这种紫红色的尿液一般是因为使用了导尿管而发生尿路感染,在细菌的作用下,尿液就呈现这种颜色。
二、气味
正常的尿液是没有刺激性气味的,只有出现异常时,才会散发出异味。如果闻到尿液的气味出现以下奇怪的味道,那就得重视起来了。
1、氨水味:泌尿系统感染(伴有气泡),如膀胱炎;
2、甜味:一般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才会出现这种气味;
3、腥臭味:常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患者;
4、腐烂的苹果味:这种味道可能是酮症酸中毒;
5、臭味:食用了蒜、辣椒、洋葱后,尿液可能变臭。
三、排尿量
每个人排尿量的范围一般都是大同小异的。如果某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排尿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或者是夜尿增多了,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肾出了问题。
标准:正常人的尿量约~ml/天(相当于2~4瓶矿泉水)。排尿量多于ml/天,则属于多尿;少于ml/天,则属于少尿。
四、排尿次数
正常的排尿次数是——白天约排尿4~8次,夜间是0~1次。
饮水过多或喝了茶、咖啡,也会增加排尿的次数。如果排尿次数多于8次/天,且伴有尿痛等症状,那就需要考虑是不是泌尿系统感染。
如何预防泌尿系统疾病
1.注意个人卫生
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细菌侵入和病菌感染。穿棉质内衣裤并勤换内裤,保持于爽;避免紧身不透气的裤子;不要用公共浴池、浴盆洗浴;不要坐在未经消毒的马桶上;不要与他人共用一条毛巾。
2.多喝水
尿液滞留膀胱越久,细菌的数量愈多——大肠杆菌的菌数每20分钟增加一倍。细菌愈多,愈不舒服。因此,多喝水可以冲走这引起发炎的细菌。
3.忌动作粗暴、勤上厕所
夫妻同房前要清洁身体,尤其是丈夫一定要有爱心,切忌动作粗暴伤害到妻子;在同房前后记得上厕所,排尿能有效地“洗净”膀胱,这能帮助将细菌冲掉。
4.不要过度清洁
太常坐浴也不好。长期冲洗可能将细菌引入私处,同时将正常的良性菌冲走,使具感染性的大肠杆菌占据。另外也可能发生尿道不舒服,感觉像尿道感染一般。刺激的消毒皂也可能导致相同结果——改变私处的菌群,使人更易受感染。
5.艾灸扶阳固本、有效杀菌
艾灸取穴肾俞穴、膀胱俞穴、八髎穴、神阙穴,中极穴、关元穴、三阴交穴、太溪穴,每天选取三四个穴位,再配以阿是穴(不适处),每穴使用温和灸艾灸15-30分钟,灸至皮肤潮红,以不灼伤皮肤为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