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袭来,一条“学韩剧穿衣冻尿血”微博话题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时尚女郎入冬后学韩剧明星的上厚下薄的“美丽冻人”穿衣风格,结果“被冻出血尿”,经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尿路感染。是真的吗?
这个流言是假的!!!原来沈阳时尚女郎小陈是个韩剧迷,穿衣搭配紧跟韩剧的潮流。入冬后学韩剧明星的上厚下薄的“美丽冻人”穿衣风格,结果“被冻出血尿”,经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尿路感染。
报道中,沈医院的专家认为小陈的血尿是被冻出的,并特别提醒年轻女性,“4月和10月是尿路感染高发期,受冻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加之活动少和饮水量,冬天谨防被冻出尿路感染”。
为了美,冬天穿太少固然不好,但这尿血果真是“冻”出来的吗?
1与尿有关——泌尿系统和尿路防御体系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滤过的尿液经过肾脏集合系统收集汇集于肾盂,经由输尿管进入膀胱暂时贮存,然后定期经尿道排出体外。其中肾盂和输尿管称为上尿道,膀胱和尿道称为下尿路。
尿液是血液的滤出液,是无菌的。健康人尿路具有一套防御感染的系统,即便有细菌进入也并不总是意味着一定会感染。这个系统包括:
1.尿液本身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尿液不断产生和排泄,可以将潜在的有害细菌洗涤并排出体外。因此,多喝水有助于尿路抗感染功能,而各种原因导致尿路梗阻,尿液长期滞留体内则消弱这种功能。
2.输尿管末段在膀胱壁内潜行形成一种“单向阀门”类结构,以防止细菌随尿液由膀胱逆流进入上尿路。
3.尿路上皮细胞紧密的结构、尿路粘膜局部的免疫系统和抗菌物质共同作用可以消灭入侵的微生物。
4.男性前列腺可以分泌抗感染物质。
5.在健康女性,阴道和尿道定植的乳酸杆菌可以产生过氧化氢,保持高酸性环境(低pH),以防止病原菌的入侵。
2尿路感染很常见!分类不少,不过没有“冻”型尿路感染!即使尿路有防御感染的系统,但某些情况下,病原微生物仍然可以进入尿路并引起感染,这也就称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非常常见,是仅次于肺炎的第二位最常见细菌感染。
近95%的尿路感染是由细菌引起,其中绝大多数是肠道细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占尿路感染的70~80%)经由尿道开口逆行进入尿路。少数细菌经由血行传播到肾脏导致感染。
按照不同的类标准,尿路感染可以分为多个类型,比如:
依据感染部位,肾盂和输尿管感染称为上尿路感染,膀胱和尿道感染称为下尿路感染。依据感染病程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等。
依据有没有触发因素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最具有临床意义的分类。
简单性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尿路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逆行感染引起,通常感染位于膀胱,因此又称膀胱炎。这种感染在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复杂性尿路感染,可以发生在男性和任何年龄的妇女,也是由细菌引起的。但通常存在一些复杂的触发因素,病情也更严重,更难以治疗,并且容易复发。触发因素包括:
1)解剖或结构异常,比如尿路梗阻,损害泌尿道的防御能力;
2)长期留置导尿管;
3)膀胱和肾功能不全或肾移植后;
4)解剖结构异常如果得不到纠正往往导致感染反复发作,并容易累及肾脏。
3不幸的是,尿路感染偏爱光顾女性由于女性存在一些特定的风险因素,因而特别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这些因素包括:
1.女性尿路结构特点。通常女性尿道仅有4厘米长,而男性长达20厘米。男性尿道口远离肛门,而女性尿道口紧邻阴道口和肛门。因此,在女性,粪便污染肛门周围的肠道细菌更容易到达并进入尿道内,并上行达到膀胱引发感染。
2.性行为的影响。频繁的性行为是造成年轻女性尿路感染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相反,独身女性尿路感染非常少见。性交本身并不传播尿路感染,但是却增加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易感性。这一点在刚刚开始或者拥有剧烈或频繁的性生活的女性尤为突显,常被称为“蜜月膀胱炎”。
3.某些类型的避孕药具可以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特别是阴道隔膜的使用。另外,凡是含有杀精剂,主要是壬苯醇醚-9的避孕药具都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4.怀孕。研究发现怀孕虽然并不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但是却往往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因而增加更严重的肾脏感染的风险。另外,随着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和膀胱,增加感染逆行到达肾脏的机会。因此,孕妇应常规进行尿菌筛查。
5.绝经。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尿道壁变薄并降低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因此显著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老年女性其他情况,如尿失禁和膀胱颈梗阻,也可以增加对复发性尿路感染的风险。
因此,尿路感染常见,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尿路感染更为常见。研究发现,女性到24岁,至少有三分之一经历过至少1次尿路感染,而超过半数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过至少一次尿路感染。
4冬天,能“冻”出尿路感染吗?——大数据解难题
虽然,有研究发现,寒冷作为一种应激因素对于人体免疫系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增加某些疾病的风险。比如,虽然寒冷虽然不能直接冻出感冒,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冒的风险。
但是,尿路防御感染机制主要依赖局部作用体系,因而寒冷对于免疫系统的抑制并不会影响到尿路的抗感染能力。
当然,最终还是需要研究证据来说话,也就是需要研究证据来告诉我们,寒冷能不能冻出尿路感染。或者,换个更宽泛的说法,尿路感染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吗?
最早的这类研究在加拿大进行,结果发表于年。研究者通过门诊尿菌培养检查,培养阳性作为尿路感染的直接证据。通过连续3年观察发现例阳性患者主要集中的夏季,每年8月份出现一个显著的高峰期。
然而,这项研究存在明显的缺陷,就是病例主要为门诊病人,也就是某个特定的高风险人群。尿路感染是一种社区获得性感染,而且患者往往不去就诊仅仅通过非临床途径,比如电话或者网络咨询,或者购药服用自行治疗。门诊病例并不能反映整个人群的发病状况。
这种疾病整个人群流行病学资料难以收集明显制约了研究的开展,因此这类研究报道非常缺乏。
然而,正所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新近兴起的大数据分析为破解这个难题带来新的希望。有研究者通过收集法国年到年间泌尿系统一线抗菌药物——磷霉素和新诺明——药店的销售额,以及年到年间法国、意大利、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地区对于尿路感染相关词条谷歌搜索数据分析发现,在所有8个时间系列经过傅立叶变换拟合的曲线均存在一定的季节周期性变化,高峰出现在夏季,而峰谷往往出现在冬季,如下图所示:
具体而言,法国抗尿路感染药品销售在夏季销售比冬季平均高出20%;各个国家尿路感染相关信息谷歌搜索数据方面,除澳大利亚夏季较冬季仅有4%增加,其他国家夏季谷歌搜索均有显著增加,介于8%到19%之间。
其中,巴西的数据在年有一个异常突起的高峰,是由于当时媒体报道一位著名女星患上尿路感染这种突发事件干扰的结果。该插曲一方面说明这种研究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谷歌搜索与研究目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敏感性。
这就是说,该研究从法国多年来抗尿路感染药物销售情况和多个国家尿路感染相关信息谷歌搜索大数据分析得出具有较高一致性的结论,尿路感染更多发生在夏季。至于具体原因,作者分析认为可能夏季出汗多,排尿减少;更重要的可能是,夏季人们往往具有更频繁的性活动所致。
回到本文开头的新闻,报道中小陈的血尿是尿路感染的一种症状。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尿路感染,尤其是性活跃期年轻女性尿路感染非常常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光顾任何一位女性。至于尿路感染发病的季节性,就现有证据而言,与新闻中医学专家的说法相反,并非冬季更频繁,而是更高发于夏季。也就是说,新闻中所谓冻出血尿(尿路感染)的说法是假的。
TIPS:
冬季寒冷,本文并非鼓励姑娘们穿得越少越好,而是澄清事实,了解疾病真相,真正做好预防和救治!至于到底穿多少,还是根据个人状况而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挣脱枷锁的囚徒
作者简介:医学科普作家,尤擅医学理论、病理现象阐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