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急、尿频、尿痛,这些尿路感染的症状不仅会发生在成年人的身上,有时候小儿也会出现,而且危害还更大。因为有些患儿会表现为反复尿床、反复发烧,且易被家长忽视。
发生尿路感染时,稍大一点的小儿可表现出与成人尿路感染时相似的症状,比如尿频、尿急、尿痛,还是比较容易被发现,但对于小婴儿(1岁之前)来说,很多时候症状不典型,更多的表现为发热、拒奶、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儿童尿量过多或过少都不正常
孩子一天尿量多少算正常?出生2天的小婴儿尿量是30-60ml/天,出生3-10天尿量-ml/天,1-3岁尿量-ml/天,14岁以上的儿童每天排尿0-ml,如果尿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不正常的表现。
儿童尿路感染女孩发病率更高
从儿童尿路感染的发病情况上看,女孩的发病率比男孩更高,多出一倍以上,这是因为女孩的尿道较宽、短,尿道口离肛门较近,因此更容易感染。而在新生儿中,男婴的尿路感染发病率比女婴要高,这是因为男婴泌尿系畸形的发生率较高。
儿童尿路感染是怎样引起的
当病原体进入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泌尿系统后,在尿液中繁殖,侵犯泌尿道的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这就导致了尿路感染。
和成人相比,小儿更容易得尿路感染,尤其是小婴儿,这与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1.小婴儿需要经常用尿布,又不能控制排尿、排便,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特别是女孩尿道口较短,男婴有阴茎包皮,加之尿路免疫功能、膀胱防御机制较弱,容易使尿路发生上行感染。
2.尿路的先天畸形,是身体各部位先天畸形中发生率较高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下尿道畸形等,都容易并发尿路感染。这是小儿出现尿路感染的最大诱因。
3.宝宝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容易被病菌所侵扰,使用抗生素的几率大。如果滥用抗生素,就易使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占优势,破坏尿道周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尿路引起感染。
4.母亲妊娠期菌尿、出生后缺乏母乳喂养的宝宝,患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还与宝宝的体质相关,如局部免疫功能、膀胱防御机制较弱也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小儿得了尿路感染该如何护理?发烧的护理。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额头或做温水擦浴),当小儿体温达到38.5℃时,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吃退烧药。
让小儿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这是为了让小儿的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且可以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多数小儿通过多喝水、多排尿就可以使尿路感染的症状逐渐减轻。
要勤换尿布,而且保持宝宝会阴部清洁干燥。使用布制尿布时,要先用开水烫洗再晒干,或煮沸消毒。
小儿需要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医生指导的疗程吃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口服抗生素可能会让小儿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所以最好在饭后服用,这样可以减轻胃肠道副作用。如果副作用仍明显,可遵照医嘱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通常服药后,孩子尿痛、尿急等症状会较快消失,尿化验也会逐渐正常,此时最重要的是仍需要按医嘱继续服药,不能看到小儿没什么症状了就擅自停药,以免反复发作,导致慢性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