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据医疗3泌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所谓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手术切口或手术涉及的器官和腔隙(如尿道)的感染。在微生物学、无菌术和抗菌药物出现之前,这种感染曾经导致大量病人的死亡,远远多于手术本身所致者,是制约外科手术的三大瓶颈因素之一。

即使在今天如此严格的无菌术和众多高级抗菌药物的条件下,SSI仍然有2%-5%的发生率,仍有可能导致严重感染并威胁生命,尽管其概率远远小于1%。

能不能把SSI的风险再降低一点呢?这是现代医学执着的追求,反之,也是临床过度医疗的重灾区。现代医生手上有的是重型武器---抗菌药物,有这个武器的保驾护航,还怕手术部位的感染吗?

但正如武器,用得恰到好处才能起到保护作用,过度使用反而会伤及自身,甚至比敌人的伤害更为严重严酷。

关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全世界早有共识,国家卫健委也出过两版(最新版)指导原则,规定得无比清楚:清洁手术一般不需要预防;清洁污染手术一般推荐一二代头孢术前0.5-1小时使用,不超过24小时停药;污染手术用药相同,疗程可延长到48小时;感染手术按治疗用药。

但实际临床上完全遵从这个原则的却非常罕见。

美国曾经有一个调查,术前1小时内用、术后24小时停的比例分别只有56%、41%,但经过全国性的手术治疗优化项目的质量改善活动后,遵从率大大提高了。

我们的遵从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正确率)是多少呢?没有大规模的调查。以我多年抗菌药物管理的认知,在年前,接近零,即使在今天,也没有超过50%(按严格的标准);这医院,医院现在仍然惨不忍睹。

每一个专业的医生都说国家的指导原则只是原则性的,都强调自己专业的特殊性。所以,都要用高档一点的,都要用长时间(3-10天不等)一点。

泌尿外科也是其中之一。我听多位资深泌尿专家强调过泌尿手术的特殊性,强调过省级乃至国家级大专家也要术后用三五天,不然一旦感染可不得了。他们不相信最佳证据,而相信权威的意见和自己的经验。这是一个观念的死结,不真正具有循证理念的医生很难解开这个死结。

泌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当然也是有一点点特殊性的,但本质上并无特殊。

年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发表了一个《泌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这个共识可以说相当的靠谱,它应该代表了国家级泌尿外科权威的意见,把这个共识学透了,泌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用药就可以建立规范,使用强度(AUD)至少还可以降低一半。

共识强调,术前要做两个评估。

一个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评估,包括高龄、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吸烟、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肥胖等等。这是所有手术术前都要评估的常规内容。泌尿外科还要评估是否反复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结石、畸形等等专科风险。如果有这些感染危险因素,可以适当延长术后用药疗程一天,比如,清洁污染手术术后可以用到48小时。

另一个评估是细菌尿评估,要做尿培养和亚硝酸盐检查。有症状的细菌尿实际上是感染性疾病,应进行目标治疗,感染控制了再做手术,不属于预防;无症状细菌尿,若是下尿路手术,术前晚上或切皮前用药即可,上尿路手术须进行一周以上的目标治疗。

手术期间用药遵循通用指导原则和专业指南。

关于术后用药疗程,仅有两种情况有明确的指南(美国疾控协会指南)推荐:1、合并无症状菌尿的前列腺患者,若无留置尿管,术后不需要用药;否则持续用药到尿管拔除。2、泌尿系结石合并真菌感染术后要持续抗真菌治疗,直到所有置入物拔除后仍需用药7-14天。

除这两种情况外,共识建议,术前尿菌阳性的一律按感染性手术对待,术后不超过72小时。现实中突破这个时限的太多了,不管你有多少坚强的证据,医生们就是不放心。

术前没有查尿培养的,或者阴性的,一律按通用的指导原则办:

清洁手术如肾上腺、睾丸、隐睾、精索等手术,以及无治疗的菌尿阴性的尿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检等,均不需要用抗菌药物。

清洁污染手术如任何径路的前列腺穿刺或手术、无高危因素的各种上尿路结石手术、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等,均应在术后24小时内停药;有高危因素的上尿路手术可以延长到48小时停药;肠代膀胱手术72小时内停药。

简单判断,任何泌尿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都不能超过72小时,大多数不超过48小时,一般在24小时内停药。

超过这个时限的就属于过度用药,或无证据用药。它的害处不仅是浪费医疗资源和增加费用,还显著增加艰难梭菌感染、急性肾损伤和抗生素耐药的风险,时间越长,风险越高,这已经被无数的研究所证明。

本文没有用实例,是因为不需要实例,太多了。

余向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shoubang.net/ffllgr/8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