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熏洗疗法历史悠久,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熏洗疗法是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强身保健的方法,尤为历代医家重视。中药熏洗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优点,尤其对骨关节病、湿疹、荨麻疹、软组织挫伤、冻疮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疗效较好。一般而言,熏洗疗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熏洗疗法包括烟熏、蒸汽熏和药物熏洗三种方法,狭义的熏洗疗法仅指中草药物的熏洗。
二熏洗疗法的作用中药熏洗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同内治法一样,均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的功效,可使得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重新调整和改善,促进机体的恢复,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具有: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2.活血排脓,敛疮生肌;3.活血通络,行气止痛;4.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等功效。
三熏洗疗法的操作方法熏洗疗法借助于蒸汽与药物的熏洗,可用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病症的治疗。在具体实施中药熏洗时,根据操作流程的不同,可将熏洗疗法分为熏洗法、淋洗法、溻渍法;根据具体实施的部位不同,可将熏洗疗法分为全身熏洗法和局部熏洗法。
熏洗法: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水煎煮,过滤去渣后,将药液倒入容器中(脸盆、水桶、浴盆或浴缸),将患病部位置于药物蒸汽上直接熏蒸。为了保持疗效,多在熏蒸部位之外加上塑料薄膜或布巾,以避免药物蒸汽散失和温度降低过快导致熏蒸效果降低。待药液温度降低(以不烫为度)时,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洗浴或淋洗患部。熏洗完毕后,迅速用干毛巾拭去身体或患部上的药液或汗液,用适宜物品盖住患部或身体。此法多用于治疗全身疾病。手足熏洗法:将所选药物加水煎煮30分钟左右,然后将滤过的药液倒入瓷盆或木桶内,外罩布单,将患处手足与容器封严,趁热熏蒸,然后待药液温后,浸洗手足,洗足时可以用手摩擦双足的穴位,或者以毛巾浸湿药液湿敷擦洗。水温以50℃~60℃为宜。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决定药液量的多少,如洗足以药液浸没两足踝部为宜。此法多用于治疗四肢疾病。
四熏洗疗法的注意事项中药熏洗疗法方便易行,疗效确切。然而,在具体实施时,还需在辨证论治、合理用药的基础上,采用正确、安全的熏洗方法,以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注意药物煎煮方法:煎药的过程中,需注意不同的中药在煎煮方法上有一定的差别,鱼腥草、薄荷、荆芥、藿香、佩兰等宜后下,石决明、生附子、石膏等宜先煎,苍耳子、蒲黄、车前子等宜包煎,从而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
2、保暖避风:熏洗治疗时,冬季应注意保暖,夏季要避免风吹。全身熏洗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旺盛,全身温热出汗,必须待汗解,穿好衣服后再外出,以免感冒。
3、温度适宜:熏洗的具体温度应按熏洗部位、病情及年龄等因素而定。一般以不烫为宜,不可太热,以免发生皮肤烫伤。在熏洗过程中,药汤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药汤不宜过冷,否则不利于药物吸收。如果药汤稍凉时,可再加热,这样使用持续温热的药物进行熏洗,疗效更佳。
4、饥饱适中:空腹、疲劳时洗浴易发生低血糖休克,饱腹洗浴则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因此饱食、饥饿时,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洗浴。
5、熏洗禁忌: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肾脏病等患者,忌用熏洗疗法。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进行洗浴或坐浴。
6、注意观察:尽管熏洗疗法安全方便,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是否有缓解。若患者无效或病情加重,则应立即停止熏洗,并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若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止熏洗,并给予对症处理。
来源: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