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或无症状的。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通常表示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单纯的细菌尿和单纯的脓尿并不代表感染!
留置尿管是酱紫的~~
通常情况下:下尿路是有菌的,上尿道是无菌的。插尿管虽说是无菌操作,实际上,无菌的导尿管是要经过有菌的下尿道到达无菌的上尿道,导尿管势必会带入细菌,这也是无法避免的“污染”。好在尿液的引流是单向流,即使有细菌黏附于导尿管内外壁,只要保持密闭通畅的引流,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但是,如果“冒险”做膀胱冲洗,尿管内壁定植的细菌就会被“倒冲”入膀胱,从而造成“人为的逆行感染”。这里要插一句:无症状菌尿,就是没有临床症状的细菌尿。健康的绝经前女性无症状菌尿的患病率为1.0%-5.0%,妊娠期女性为1.9%-9.5%,绝经后女性(50~70岁)为2.8%-8.6%,糖尿病人群女性为9.0%-27.0%,男性为0.7%-1.0%,社区老年女性15.0%,社区老年男性为3.6%-19.0%,老年病房住院者5.0%-50.0%,对脊髓损伤人群,间断导尿管导尿者为23.0%-89.0%,括约肌切开术后者为57.0%,血液透析人群为28.0%,短期留置导尿管者为9.0%-23.0%,长期留置导尿管者达.0%。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的细菌尿和脓尿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推荐根据细菌尿和脓尿对可能发生的有症状感染进行预测!不推荐对插尿管的病人进行常规的细菌性监测!不推荐对绝经前非妊娠妇女、老年人、留置导尿管、肾造瘘管、脊髓损伤等患者的无症状细菌尿进行治疗!仅对妊娠期女性和需要泌尿道手术操作的患者才需要筛查和治疗无症状菌尿。再说说抗菌药膀胱冲洗的不合理性。临床医生常常会选择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注射液混合或甲硝唑用于膀胱冲洗来预防泌尿系感染。首先泌尿系统常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现对庆大霉素耐药很严重。其次膀胱冲洗属于抗菌药局部用药,药物在膀胱内无法达到有效的抗菌浓度,反而容易造成细菌耐药,甚至引起膀胱刺激、过敏皮疹等不良反应。那么,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3]都有哪些呢?
1.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2.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3.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4.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5.留取小量尿标本时,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注射器抽取标本。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6.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7.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一般来说,尽可能避免膀胱冲洗,除非预计会发生阻塞,例如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可能出现出血导致的阻塞,应采用密闭的连续冲洗以防止阻塞。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膀胱灌注给药只有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导致的膀胱炎,可膀胱灌注两性霉素B。如果是导尿管本身是造成阻塞的原因,如凝结物的生成等,那么只能更换导尿管了。所以,膀胱冲洗并非预防尿路感染的最佳方法,唯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遵循导尿术标准操作规程,正确护理尿管,每日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并尽早拔除,才能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参考文献[1]汪敏,邓洁,吴玉玲.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广东医学,,24(6):.[2]李馨,等,留置尿管是否膀胱冲洗及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研究.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22)。[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号)感控plus精品推荐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