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嫁给司马相如,卓王孙能豪赠一百万钱

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拥有很多的财富,这能说明什么?是他天生就该如此么?相信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和答案!而我的答案则是,“后人有凉可乘,是因为前人栽了树”,正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样,财富也是如此!所以不是你生来就该如此,那是你的父母,乃至先祖为你们创造出来的!而这份财富产生的根源是因为他们有创造财富的头脑,有对商机的敏锐洞察力,有预知未来的先见之明,也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总的来说这就是商业智慧!前人就是用自己的智慧为我们后人栽下了可以乘凉的参天大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关于先见之明的小故事,“被迫迁徙四川,人都求路近,独卓氏求路远”。通过这个小故事,大家来看看“富贵非天定,明因当孝祖”。原来卓氏(姓卓的一家人)本是赵国人,世代从事冶铁铸造的行业,家室富贵。秦国灭掉赵国后,决定将像卓氏的这类人都迁徙到四川去。这样做的原因应该就是两点,第一点是减弱赵国的经济力量,防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有助于巩固成果;第二点应该就是强化四川了,在当时能有这类经商头脑的人肯定不是庸才,所以这样也有助于让自己更强大!在这个背景下,夫妻两一路推着车子前往四川。到达四川境内时,这些被迫迁徙的家族大多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财了,却都争相恐后的去贿赂督察官员,求他们把自己就近放在葭萌县(jiāméng古县名)定居。然而,在大家都对被迫迁徙苦不堪言,而要求就近安排时。卓氏却说:“葭萌这个地方土地贫瘠,百姓们生活不易。我知道岷山下(应该是古时临邛境内,在今四川邛崃)有个土地肥沃的地方,据说哪里地下生长的芋头像‘蹲鸱’(音chi,即古书上指的鹞yao鹰)那么大。即使灾荒年头百姓也不会挨饿,所以当地的市场很好,是个有利于谋生和做生意的好地方。”于是卓氏反倒请求督察官员将他们迁徙到远一点的临邛去!至于有没有人跟卓氏一同到临邛去定居,我们无从知晓。不过卓氏到了临邛后,利用本来就熟悉的冶铁铸造手艺,在当地采矿冶铁,经商贸易,最终卓氏积累的财富可用四个字概括“富可敌国”!卓氏到底是哪一家族,我并没有查到确切的资料,但是我分析卓氏,应该就是被后人熟知的“卓文君”的先祖。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当家时,正处于西汉文景之治时期,大概在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而秦灭赵国,如果从公元前年算大概用了七年时间,即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赵国彻底灭亡。这两个时间间隔在50年到90年之间,也就是被迫迁徙到四川的卓氏之后二到三代人之间,并且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便是当时四川临邛县的冶铁大亨!姓氏,行业都对得上,时间上也相符,所以应该可以肯定卓氏,就是为卓王孙创下莫大家业的先祖!这也就是卓文君因为一曲凤求凰,大胆与司马相如私奔,最后还能千古流芳的部分原因。司马相如才华横溢不假,但卓王孙送奴百人,钱百万的大手笔同样被人津津乐道!试想一下,没有被迫迁徙,而又“舍近求远”的卓氏先祖的先见之明,短短五六十年时间,你卓王孙怎么可能取得这么多的财富!还不是卓氏先祖的商业智慧为你谋得的“富可敌国”。所以说中国人最重孝道的文化传统是真的有道理的,除了少数个例的人除外,哪一个父母不是想着多为自己的子女积累下些什么?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像卓文君的先祖卓氏那样卓越,但是这份情是我们该去珍重的。并且先祖为我们积累的东西未必就只有财富,知识,品德,技能,智慧……正如前文提到的问题一样,人生而富贵,真的是天定的么?不是,那是我们的先祖为我们谋求和奋斗得来的。所以假如你生而富贵,就当饮水思源,知恩而报之以孝。即使不是生而富贵,还是那句话,没有哪个父母不是想为后人着想的,故而也当存有敬,孝之心。坚持为大家分享一些智慧小故事,一起品味不一样的文化,领略多种多样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shoubang.net/ffllgr/10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